赐江苏巡抚闵鹗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赐江苏巡抚闵鹗元原文

暂降头衔旋赐复,跸途迎谒拜恩荣。

讵云为隐在父子,实不相同乃弟兄。

薄罚聊因明国法,取长仍以悉民情。

民情亦岂易言悉,恒念其艰戒满盈。

诗词问答

问:赐江苏巡抚闵鹗元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赐江苏巡抚闵鹗元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赐江苏巡抚闵鹗元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

2. 闵鹗元前因其弟闵鹓元在甘肃知县任内捏灾冒赈闵鹗元不能先事敕诫又不举奏是以降为三品顶带以示薄罚旋予开复云

参考注释

头衔

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赐复

(1).谓以特恩免除赋税和徭役。《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輒加厚恩,愿赐復十年。”《南史·梁纪上·武帝》:“戊子,詔 兰陵县 建 修 二陵周回五里内居人赐復终身。”《清史稿·圣祖纪一》:“詔南巡车驾所过,赐復一年。”

(2).敬称人覆信的套语。《艺风堂友朋书札·吴士鉴三六》:“前奉赐復,并承示 康熙 朝传目,拜悉一切。” 金天翮 《致江苏省政府主席王》:“请主席严密调查,宣布事实,以释羣疑,以维民治,并盼赐復,幸甚幸甚。”

迎谒

迎接谒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信 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绍圣 、 元符 间,有 马从一 者,监 南京 排岸司。适漕使至,随众迎謁。”《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楚王 ﹞欲得 息嬀 ,假以廵方为名,来至 息国 。 息侯 迎謁道左,极其恭敬。”

拜恩

拜谢恩赐。《北史·王晞传》:“ 晞 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 明 高攀龙 《薛文清公传》:“先生正色曰:‘安有受官公朝,而拜恩私门邪?’”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总裁永乐大典》:“上赐宴赏,拜恩者百四十七人。”

云为

(1).言论行为。《易·繫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孔颖达 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口习丑言,身行弊事,凡所云为,使人不忍论也。”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举措云为,不可不慎。” 清 李颙 《四书反身录·中庸》:“能慎其所习,而先立乎其大,不移不夺,动静云为,惟依良知良能,自无不善,即此便是率性。”

(2).所为。 汉 班固 《东都赋》:“子实 秦 人,矜夸馆室,保界 河 山 ,信识 昭 襄 而知 始皇 矣,乌睹大 汉 之云为乎!”《汉书·李寻传》:“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晻昧无光,各有云为。” 王先谦 补注:“云犹所也。”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3).变化。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顾於冥冥内,为问秉者谁?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相同

彼此无差异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因明

亦称“因明论”。古代 印度 五明之一。音译为醯都费陀,意译为因明。“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明”义为学术。因明即关于逻辑推理的学说,随佛教传入 中国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昔佛世尊善权导物,以慈悲心,説因明论,综括妙理,深究微言。 如来 寂灭,大义泯絶。今者, 陈那菩萨 福智悠远,深达圣旨,因明之论重弘兹日。”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生天上,久远超出因明,内外五明,神明第一。” 章炳麟 《无神论》:“然则神造万物,亦必被造于他,他又被造于他,此因明所谓‘犯无穷过’者。”

国法

国家的法律规定

伤天害理,国法难容

民情

(1) 人民的生产、工作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

熟悉地理民情

(2) 指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满盈

全部占满、充满

河水满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