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团圆/喜团圆原文
绞绡雾縠,没多重数,紧拟偷怜。孜孜觑着,算前生、只结得眼因缘。
眼是心媒,心为情本,里外勾连。
天还有意,不违人愿,与个团圆。
诗词问答
问:与团圆/喜团圆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与团圆/喜团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与团圆/喜团圆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绞绡
(1).鲛绡。相传为鲛人所织之绡。泛指细薄的纱。《西游记》第八八回:“戧金桌子挂绞綃,幌人眼目。”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元先生 赠 韦丹 尚书绞綃鏤白玉香囊,并玉鏁子长二尺餘。”
(2).鲛绡。指手帕。 明 王錂 《春芜记·采遗》:“绞綃失却暗警心,感取书生意气深。”
雾縠
(1).薄雾般的轻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李善 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郑 女 曼姬 ,被阿緆,揄紵縞,杂纎罗,垂雾縠。” 刘良 注:“雾縠,其细如雾,垂之为裳也。” 前蜀 魏承班 《渔歌子》词:“柳如眉,云似髮,鮫綃雾縠笼香雪。” 清 郑燮 《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诗:“忽惊雾縠来相赠,便剪春衫好出游。”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三:“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
(2).像轻纱一样的烟云薄雾。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 宋 苏轼 《龙尾石月砚铭》:“萋萋兮雾縠,宛宛兮黑白。”
重数
既重且繁。 汉 贾山 《至言》:“赋敛重数,百姓任罢。”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狗作变怪》:“赋役重数,刑罚懆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吐蕃 责赋重数,悉夺其险立营候。”
孜孜
(1).勤勉;不懈怠。《书·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孔颖达 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史记·滑稽列传》:“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太公 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 文王 ,得行其説,封於 齐 ,七百岁而不絶。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 唐 李德裕 《奏银妆具状》:“臣有生多幸,获遇昌期,受寄名藩,每忧旷职,孜孜夙夜,上报国恩。”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鸡鸣而起曰:‘吾今日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所为某事,其果济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如是孜孜焉,不违於心。”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呜呼,公一代巨儒,德业文章皆可师法,自少年名满四海间,平生著述殆不可胜纪,而晚年益勤心醉乎义理之学,六经百子莫不讨论,迄今孜孜笔不停缀。” 明 方孝孺 《守素斋记》:“古之圣贤所以孜孜若不及者,以德不素具、才不素习则不足以佐天地之遗闕,开万世之治平,是以劬躬殫智而不敢自逸。”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故孜孜焉各竞其职,莫敢或怠。”
(2).犹言专心一意。《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尔何不从之,而孜孜事一箇穷措大,有何长进耳!”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孜孜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明史·吕坤传》:“臣观陛下昔时励精为治,今当春秋鼎盛,曾无夙夜忧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贫为事。”
(3).急切;恳切;一再。《新唐书·循吏传序》:“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长人不可轻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若陛下初无此心,则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屡言而屡不听,亦可以止矣,然臣犹孜孜强聒不已者,盖由陛下实有此心,而为臣子所格沮也。”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家贫以授徒为生,劝飭孜孜,无殊子息。”
(4).不停歇貌。 元 汤式 《一枝花·赠人》曲:“得志之秋,文共武皆穷究,正青春正黑头, 孙 吴 略切切於心, 齐 鲁 论孜孜在口。”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家儿招了个后尧婆,小媳妇近日成亲,大浑家新来亡过,题名儿駡了孜孜的唾,駡那无正事頽唆,则待折损杀业种活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入告 吴 言,女略无骇意,又弔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大账簿》:“我眼看见火势孜孜地蔓延过来,心中又忙着和个个字道别。”
(5).凝神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畅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问是谁,便待窝穰。説志诚,説衷肠;骋奸俏,骋浮浪。初唤做 鶯鶯 ,孜孜地覷来,却是 红娘 。”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热,飢忘饱,冻忘冷。”《 * 词话》第四一回:“我去那灯影儿下,孜孜的覷看。”
(6).和乐貌。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江陵 王元绍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爱,所得甘旨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闺念》:“ 长安 红杏深,家山白云隐,早祈归省,孜孜翕翕,举家欢庆。”
(7).美好貌。 宋 毛滂 《菩萨蛮·代赠》词:“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元 乔吉 《斗鹌鹑·歌姬》套曲:“眉儿初月弯弯,鞋儿瘦玉慳慳,脸儿孜孜耐看,琵琶絃慢,青衫泪点才乾。”
(8).犹孑孑。孤单、独自。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自当观羣贤,以经大运,无孜孜一夫,以隘其守焉。”
(9).形容词结构中的迭音附加成分。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苦孜孜,泪丝丝,这场灾祸从天至,把俺横拖倒拽怎推辞!” 明 无心子 《金雀记·玩灯》:“喜孜孜携手偕行,笑吟吟并偶成双。”《白雪遗音·八角鼓·秋景萧条》:“佳人听完这四句,喜孜孜,把笔描,风花雪月道的好。”
前生
佛教中或迷信中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得眼
原谓盲人复明。 晋 法显 《佛国记》:“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説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著面,头面作礼,杖遂生长丈,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榛。是故以得眼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词之二:“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因缘
(1)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为情
(1).做情。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哀年病秪瘦,长夏想为情。” 王嗣奭 释:“为情,犹俗云做情。”
(2).酬答,酬报。《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将来再为情罢。”《玉娇梨》第十三回:“舍亲无以为情,要做一架锦屏送他。”
里外
(1) 内里和外表
营房里外都种了树
(2) 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两
勾连
(1) 勾结,串通一气
密密勾连
(2) 涉及,牵连
这事和她有勾连
(3) 也作“勾联”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不违
(1).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 韦昭 注:“违,远也。”
(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杜预 注:“违,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团圆
亲属团聚,多指夫妻久别相聚
骨肉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