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钟山进士歌原文
睛如猫,须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是钟山老馗唐进土,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
虽生不得禄,誓死为鬼豪。
老馗血食岂敢饕,宫中饱食有祆耗,擘而啖之如啖螯。
呜呼若人使立朝,殿前秉笏山动摇。
衔花有大耗,窃笛有大祆,肯使白昼见之而不枭?尔祆尔耗,根深蒂牢。
帝王养之,既各且骄。
跳河蹴陇,翻天之杓。
呼呼老馗胡可招,呜呼老馗胡可招!
诗词问答
问:大唐钟山进士歌的作者是谁?答:杨维桢
问:大唐钟山进士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杨维桢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维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乌靴
古代官员所穿的黑色靴子。《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络缝乌靴。” 元 杨维桢 《大唐锺山进士歌》:“睛如猫,鬚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史·礼乐志一》:“唐巾,紫罗窄袖衫,金涂铜束带,乌靴。”
白简
(1).古时弹劾官员的奏章。《晋书·傅玄传》:“ 玄 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宋 陆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诗:“白简万言几慟哭,青编一传可前知。” 明 张景 《飞丸记·发迹锄强》:“欲把丹心悬魏闕,且将白简奏朝廷。” 清 钱谦益 《工部右侍郎赠尚书程公传》:“公在諫垣,以别白贤奸、澄清世道为己任,白简屡上,皆弹劾执政私人。”
(2).犹玉简。道教祭告神祇的文书。 唐 陆龟蒙 《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多应白简迎将去,即是朱陵鍊更生。”《云笈七籤》卷二:“白简青籙,得道人名,记皇民谱録,数极 唐尧 ,是为小刼。”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赵士遏》:“ 黄 之妻梦先亡十餘人,内有衣皁小团花衫者,持素黄籙白简来拜谢。”
(3).白色裙。简,通“ 襇 ”。《说郛》卷五三引 宋 周密 《唱名记》:“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緑襴袍、白简、黄衬衫。”
钟山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进土
犹入土。死的意思。 张洁 《拣麦穗》:“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誓死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不变
闯王明白大家都誓死跟随他到 郧阳山中,深深感动。—— 姚雪垠《李自成》
血食
(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 粤王 亡诸 世奉 粤 祀, 秦 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颜师古 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清 袁枚 《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
(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传·扶南国》:“王常楼居,不血食,不事鬼神。”
岂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谦逊或讥讽的意思
我岂敢单独行动
(2) 怎敢
他岂敢欺骗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称赞。谦辞
岂敢,岂敢!
饱食
吃得饱,充分满足了需要量
之如
前往。 汉 王充 《论衡·难岁》:“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 刘盼遂 集解:“之如二字皆训往,二字连用,疑亦当时术家之语。”
呜呼
(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人使
即使者,受命出使的人。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伴札子》:“臣近为差馆伴北朝人使,曾进状辞免。”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一:“臣近准都省批送下国子监状,准馆伴 高丽 人使所牒。”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万春节诸国人使将见而大雨作。”
立朝
(1).指帝王在位。《史记·商君列传》:“ 秦王 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秦国 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2).指在朝为官。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无所阿附。”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三岁,而 方相国 从哲 贤之,以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论议终不肯苟同。”
动摇
(1) 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2) 不坚定,不稳固
(3) 使不坚定
大耗
(1).星命迷信之说,谓岁中虚耗之神为大耗。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大耗》。
(2).指耗日。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嘉祐杂録》云:正月十六日大耗,京师局务如都商税务,亦休务一日。其令如此。然《槁简赘笔》所载,耗日只是耗磨耳。”
昼见
(1).白昼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郑安平 曰:‘臣里中有 张禄 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
(2).白昼看见。 北齐 刘昼 《新论·鄙名》:“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
白昼出现。《韩诗外传》卷二:“夫日月之薄蚀,怪星之昼见,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尝有也。”《汉书·高后纪》:“六年春,星昼见。”
之而
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戴震 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属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 戴 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押而字》:“ 荆公 乃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之而为禽,鄂不为华,凿坚彫疏,旌旄委蛇。”
帝王
帝国的君主或最高统治者,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清· 黄宗羲《原君》
跳河
(1).越过河。 宋 岳珂 《桯史·施宜生》:“﹝ 龟山僧 ﹞出入两境如跳河,轻财结客,又有至术,髠而侠者也。”
(2).投河。《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和尚眊着眼,要拉到他跳河。”
翻天
(1).形容势盛。 宋 苏轼 《和王晋卿送梅花》:“此间风物君未识,花浪翻天雪相激。” 宋 范成大 《游仰山谒小释迦塔访孚惠二王遗迹赠长老混融》诗:“祖师抱膝坐古塔,大禪海浪翻天来。”
(2).形容吵闹得很厉害。如:他们吵个不停,简直要闹翻天了。
(3).比喻 * 。如:有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极少数敌人休想翻天。
呼呼
象声词,形容风声
呼呼风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