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危台枕城堞,今昔几人游。绕城碧水一带,茂苑与长洲。
寂寂弹琴风外,苒苒采香径畔,横截古溪头。
极目暮云合,宋玉正悲秋。
岘山碑,帝子阁,庾公楼。
当时风物,如今烟水只供愁。
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
故国未归去,萍梗叹漂流。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和黄舜举吴门二咏)》的作者是谁?答:赵善括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善括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善括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危台
高台。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寔命 阳子 ,佐师危臺。憬彼危臺,在 滑 之坰。”
城堞
(1).城上的矮墙。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及 翟 伐 卫 ,寇挟城堞矣。” 唐 元稹 《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於击贼。”
(2).泛指城墙。 唐 白居易 《大水》诗:“ 潯阳 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閭阎半漂荡,城堞多倾坠。” 宋 苏舜钦 《诣匦疏》:“闻 河东 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霽明虹。”
今昔
现在和过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对比
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一带
泛指某处和与它相连的地方
北京一带
税厂一带。——《广东军务记》
桥边一带。
茂苑
(1).花木茂美的苑囿。《穆天子传》卷二:“﹝天子西征,﹞丙辰,至于 苦山 , 西膜 之所谓茂苑。”
(2).古苑名。又名 长洲苑 。故址在今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后也作 苏州 的代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 朝夕 之濬池,佩 长洲 之 茂苑 。” 唐 白居易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诗:“ 霅溪 殊冷僻, 茂苑 太繁雄。” 明 文徵明 《次韵履仁春江即事》:“ 洞庭 烟靄孤舟远, 茂苑 芳菲万井明。”
长洲
(1).水中长形陆地。《楚辞·九章·思美人》:“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汉 王粲 《登楼赋》:“挟清 漳 之通浦兮,倚曲 沮 之长洲。”
(2).古苑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太湖 北。 春秋 时为 吴王 阖闾 游猎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射於鸥陂,驰於游臺,兴乐 石城 ,走犬 长洲 。”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带 朝夕 之濬池,佩 长洲 之茂苑。”
(3).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之一。详“ 十洲 ”。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苒苒
(1) 长势茂盛的
苒苒齐芳草,飘飘笑断蓬。——唐彦谦《移莎》诗
(2) 草木枝叶柔嫩貌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陈诩《龙池春草》
(3) 气味或烟尘轻飘的样子
木末北山烟苒苒,草根南涧水泠泠。——王安石《木末》
(4) 渐渐地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5) 悄然流逝的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柳永《凤归云》
采香径
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吴王 种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庆宫春》词:“ 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清 顾文彬 《哭三子承》诗之二二:“ 胥 乡遥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张大纯 《百城烟水·吴县》:“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浆’之意,额曰‘采香’。”
横截
(1).横穿,横插。 汉 扬雄 《雍州牧箴》:“ 黑水 、 西河 ,横截 崑崙 。” 清 翟灏 《通俗编·地理》:“俗人指説道路曰横截过去。” 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
(2).横渡。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江夏 、 襄阳 诸军,横截 湘 沅 ,以临 豫章 。” 宋 苏轼 《水龙吟》词:“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3).横阻。《晋书·王濬传》:“ 吴 人於 江 险磧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梁山 即所谓 天门山 也。二山横截 江 中,东西对峙。”
溪头
犹溪边。 唐 李端 《送客东归》诗:“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吴伟业 《过诸乾一细林山馆》诗:“桥痕穿谷口,亭影压溪头。”
谿頭:犹溪中。 清 徐恪 《桃叶曲》:“五月南风来,谿头长莲叶。”
极目
远望,尽目力所及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极目四望。——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义律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云合
云集;集合。 汉 扬雄 《解嘲》:“天下之士,雷动云合。” 宋 岳珂 《桯史·郑广文武诗》:“海寇 郑广 ,陆梁 莆福 间,颿驶兵犀,云合亡命,无不一当百,官兵莫能制。”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且方今社会革命之声遍布 欧 土……一朝云合,势如燎原。”
宋玉
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悲秋
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
闲庭欹枕正悲秋。——刘兼诗
岘山碑
晋 羊祜 任 襄阳 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 岘山 ,故于 岘山 立碑纪念,称“峴山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 百姓於 峴山 祜 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 因名为堕泪碑。” 唐 李涉 《过襄阳寄上于司空頔》诗:“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説 峴山 碑。”亦称“ 峴首碑 ”。 唐 李商隐 《泪》诗:“ 湘江 竹上痕无限, 峴首碑 前洒几多。” 明 袁宏道 《又赠朗哉仍用前韵》:“ 铜鞮陌 上穿花出, 峴首碑 前枕石眠。”
帝子
帝王的子女
庾公楼
即庾楼。 清 赵翼 《庾楼》诗:“危栏瞰天地,千载 庾公楼 。”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烟水
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山明水秀
形容风景优美。亦作“山清水秀”
春花秋月
春之花,秋之月。指人间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唐· 李煜《虞美人》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萍梗
比喻行踪如浮萍断梗一样,漂泊不定
漂流
(1) 漂浮流动
随波漂流
(2) 漂泊,行踪无定
漂流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