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尘梦劳劳叹独醒,奇情物外与谁争。
二仪馀唾山俱响,十步新声客尽惊。
载酒仙亭留寤寐,赏心云壑寄嘤鸣。
晚阴细雨漫空至,得似樵君送我情。
诗词问答
问:《初冬同诸子载酒白云洞五首·其五》的作者是谁?答:何吾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何吾驺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驺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
尘梦
尘世的梦幻。 五代 齐己 《送禅者游南岳》诗:“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 明 文徵明 《秋日过竹堂》诗:“破除尘梦来看竹,粧点閒情坐有僧。”《红楼梦》第一二○回:“或者尘梦劳人,聊倩鸟呼归去;山灵好客,更从石化飞来,亦未可知。”
劳劳
怅惘若失的样子。一说惆怅忧伤的样子
举手长劳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独醒
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辞·渔父》:“ 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宋 曾巩 《西亭》诗:“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明 刘基 《述志赋》:“ 楚 屈原 之独醒兮,众皆以之为咎。” 清 孙枝蔚 《端阳前一日》诗:“焉知千秋事,且免独醒嘆。”
情物
指思想内容。《南齐书·文学传·陆厥》:“意者亦质文时异,古今好殊,将急在情物,而缓於章句。”
二仪
(1).指天地。 三国 魏 曹植 《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闢,玄象著明。”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境闲百虑空,意愜二仪广。”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二仪之英,五材之精,在地为石,在天为星。”
(2).指日、月。 南朝 陈 沉炯 《陈武帝哀策文》:“二仪协序,五纬同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仪运而出没,五纬随而起伏。”
新声
(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 平公 説新声。” 晋 陶潜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 唐 孟郊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 楚 竹人未闻。” 元 王士熙 《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 章炳麟 《辨诗》:“ 李延年 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
(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姚华 《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 宋 元 而后,悉为徒诗矣。”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 欧 亚 造新声。”
酒仙
嗜酒的仙人。多用于对酷爱饮酒者的美称。 唐 白居易 《对酒》诗之三:“赖有酒仙相煖热, 松 乔 醉即到前头。”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石曼卿 ﹞饮酒过人,有 刘潜 者,亦志义之士也,常与 曼卿 为酒敌。闻京师 沙行 王氏 新开酒楼,遂往造焉,对饮终日……至夕殊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喧传 王氏 酒楼有二酒仙来饮。” 清 丘逢甲 《游罗浮》诗之八:“住世为酒人,出世为酒仙。”
寤寐
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寤寐以求
赏心
(1).心意欢乐。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 宋 邵雍 《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必期快作赏心事,却恐赏心难便来。” 苏曼殊 《碎簪记》:“盖余此次来 沪 ,所见所闻,无一赏心之事。”
(2).谓娱悦心志。 宋 沉辽 《禅老阁》诗:“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餘。” 清 张麟书 《早梅》诗:“赏心不待花如雪,好在寒氷未解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 魏 而盛大于 晋 。”
云壑
云气遮覆的山谷。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乃知轩冕徒,寧比云壑眠。”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毕竟春光谁领畧。九陌緇尘,抵死遮云壑。”
嘤鸣
(1) (鸟)叫;鸟相和鸣,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嘤鸣相召
(2) 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
下嘤鸣之榻,览切磋之诗,实后学快心事也。——《宛如约》
晚阴
傍晚时的阴霾。 唐 宋之问 《嵩山天门歌》:“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
细雨
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漫空
谓浮泛不切实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二四》:“若只漫空想去,则落释氏‘本来面目’一种狂解。”
得似
怎似;何如。 五代 齐己 《寄湘幕王重书记》诗:“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 宋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 汉 使,得似洋洋 河 水,依旧只流东?” 明 刘基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诗:“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