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原文
四海笙歌属一家,骊山宫殿倚烟霞。
烛龙正照三郎宴,野鹿偷衔第一花。
大抵失人迂致乱,未知亡国不由奢。
自从西蜀蒙尘后,几使残民望翠华。
诗词问答
问:华清宫的作者是谁?答:杨鹏翼
问:华清宫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华清宫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杨鹏翼的名句有哪些?答:杨鹏翼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皇元风雅卷之三
参考注释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一家
(1).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管子·霸言》:“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说林训》:“一家失熛,百家皆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陈毅 《乘车过雪峰》诗:“明日 拉萨 会亲友, 汉 藏 一家叙别情。”
(2).指一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一家、一人,谓人君也。” 汉 班固 《 * 通·正论》:“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宋史·道学传·程颢》:“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五个防土库的,在那里喫酒 * ,一家当一更。”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晋书·荀崧传》:“ 向 歆 ,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何尝不徵求异説,採摭羣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其论天下道术,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关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苏 张 纵横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谈,其论无当於宏旨,其义不主於一家。”参见“ 一家言 ”、“ 一家书 ”。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骊山
在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因古 骊戎 居此得名。是著名的游览、休养胜地。又名 郦山 。《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唐 张说 《应制奉和》:“ 汉 家行树直 新丰 , 秦 地 驪山 抱温谷。”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词:“凄然也, 驪山 浴馆,一样野花稠。”
宫殿
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烛龙
(1).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 赤水 之北,有 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謁。是烛九阴,是谓 烛龙 。”《楚辞·天问》:“日安不到, 烛龙 何照?”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文选·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 爥龙 衔燿照 崑山 。” 李周翰 注:“ 爥龙 , 崑山 神也,常衔爥以照。”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 烛龙 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元 张宪 《烛龙行》:“ 烛龙 , 烛龙 ,女(汝)居 阴山 之阴,大漠之野……虵身人面髮如赭,衔珠吐光照天下。” 黄宗英 《橘》:“ 烛龙 啊, 烛龙 ,你口里含着明烛。相传北极日月照不到,你会含烛腾空去照耀。”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烛龙》。
(2).借指太阳。 唐 李邕 《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三郎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谓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 三郎 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郁达夫 《毁家诗纪》:“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3).泛称排行第三者。《南齐书·陈显达传》:“当世快牛称 陈世子 青、 王三郎 乌、 吕文显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野鹿
野生的鹿。喻不慕荣华、超然物外的神态。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云鸿可近眼先明,野鹿尚縻颜自忸。” 明 何景明 《赠萧文彧号古峰序》:“摽支野鹿,貌之古矣。”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大抵
大概;大致
失人
谓错过人才;错用人才。《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 * ,吐哺握髮,惧於失人。” 宋 苏舜钦 《火疏》:“臣以谓近位之失人,政令之多缺,赏罚弗公之所致也。” 明 刘基 《杂解》:“有天下未尝无人也,有人未尝无用也,用得其当谓之得人,用失其当谓之失人。”
亡国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 吕氏 既已灭矣,而 吴 楚 之忧,几至於亡国。”
(2).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
(3).将亡之国。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 子产 如之何?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不由
不能自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自从
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西蜀
今 四川省 。古为 蜀 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五:“ 西蜀 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羣材。” 元 揭傒斯 《云锦溪棹歌》:“ 西蜀 锦江 那得似, 西湖 緑水更须怜。”
蒙尘
旧指帝后流亡在外,蒙受灰尘
主上蒙尘。——《三国志·诸葛亮传》
靖康年间,金人围困 汴梁, 徽、 钦二帝蒙尘北狩,一时后妃公主被虏去的甚多。——《初刻拍案惊奇》
残民
(1).残害百姓。 汉武帝 《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
(2).被残害的人民;劫后馀民。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弔其残民。” 唐 杜荀鹤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诗:“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曾设经年戍,残民早不堪。”
翠华
(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鼉之鼓。” 李善 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2).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 宋 陆游 《晓叹》诗:“翠华东廵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 清 陈维崧 《游顾龙山》诗:“闻説当年翠华廵,朱旗暗卷残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想翠华,守枯 煤山 几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