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村探梅·其一原文
家住寒塘竹里东,小桥斜立度春风。
水光晓荡玉颜净,香影宵沉月梦通。
归卧晚湖情已冷,独寻村舍兴何穷。
崚嶒高韵谁能托,石室泠泠按古桐。
诗词问答
问:草堂村探梅·其一的作者是谁?答:王琅
问:草堂村探梅·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草堂村探梅·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琅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琅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参考注释
寒塘
寒冷的池塘。 唐 王维 《奉寄韦太守陟》诗:“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唐 韦应物 《三台》诗之二:“冰泮寒塘始緑,雨餘百草皆生。” 宋 朱熹 《苧溪道中》诗:“更有寒塘水,应将此处同。”
小桥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水光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玉颜
(1).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拟<青青河畔草>》诗:“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郑文焯 《谒金门》词:“早是君心难恃,恨不玉颜先悴。”
(2).对尊长容颜的敬称。《燕丹子》卷中:“ 丹 得侍左右,覩见玉颜,斯乃上世神灵保佑 燕国 ,令先生( 田光 )设降辱焉。”
(3).形容不老的容颜。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旧事》诗:“忆在 开元观 ,食柏练玉颜。” 明 宋濂 《杂体诗·效陆平原》:“君餐发灵和,神滋生玉颜。” 清 朱彝尊 《寿孟叟》诗:“玉颜长可驻,不藉蘂珠经。”
(4).形容和颜悦色。 宋 苏轼 《戎州》诗:“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归卧
谓辞官还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贾耽 、 郑珣瑜 ﹞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 唐 李山甫 《山中寄梁判官》诗:“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
村舍
农家房舍。 唐 司空图 《浙川》诗之一:“山田渐广猿频到,村舍新添燕亦多。” 宋 陆游 《步至今村》诗:“荒堤经雨多牛跡,村舍无人有椎声。” 清 万寿祺 《冬日晚登东山》诗:“十年豺虎人家少,几处牛羊村舍低。”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园田村舍景,无与 江 南异。”
何穷
无穷,无数。 唐 杜牧 《柳》诗:“日落水流西復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唐 李郢 《鹅儿》:“腊后閒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崚嶒
(1) 高耸突兀
写山早崚嶒嵯峨
(2) 比喻特出不凡
凡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3) 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侠骨崚嶒傲九洲
(4) 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骨节崚嶒的大手
(5) 另见 léng
高韵
(1).高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诚喜惧於劝沮,焉识玄旷之高韵哉。”《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畅,高韵自许。” 明 宋濂 《兰隐亭记》:“虽海外名香旃檀婆律之属,不足喻其高韵也。”
(2).高雅的诗文。《宋书·谢灵运传论》:“缀 平臺 之逸响,採 南皮 之高韵,遗风餘烈,事极 江 右。” 五代 齐己 《题玉泉寺》诗:“高韵双悬 张曲江 ,联题兼是 孟襄阳 。”
(3).高雅的风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冀州 刺史 杨淮 二子 乔 与 髦 ,俱总角为成器。 淮 与 裴頠 、 乐广 友善,遣见之。 頠 性弘方,爱 乔 之有高韵,谓 淮 曰:‘ 乔 当及 卿 , 髦 小减也。’” 宋 陆游 《答福州察推启》:“高韵照人,清言絶俗。”
石室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 蓬莱山 兮寂又阴。”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 刘氏 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清 钱谦益 《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
(5).岩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知 范蠡 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请如命。’”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见。” 唐 于邺 《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宋 苏轼 《游桓山记》:“登 桓山 ,入石室。”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汉 刘向 《真君传》:“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数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始兴机山 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秋鸿 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 黄侃 章炳麟 《游仙联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乔 松 儔。”
泠泠
(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