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十志十首倒景台

作者:卢鸿一 朝代:唐代

嵩山十志十首倒景台原文

天门豁兮仙台耸,杰屹崒兮零澒涌。
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仑兮中期汗漫仙。
耸天关兮倒景台,鲨颢气兮轶嚣埃。
皎皎之子兮自独立,云可朋兮霞可吸,曾何荣辱之所及。

诗词问答

问:嵩山十志十首倒景台的作者是谁?答:卢鸿一
问:嵩山十志十首倒景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卢鸿一的名句有哪些?答:卢鸿一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23_2

参考注释

天门

(1) 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

(2) 帝王宫殿大门

(3) 指人额头的中间

(4) 人的心(道士用语)

仙台

《初学记》卷十一引 晋 司马彪 《续汉官志》:“尚书省在 神仙门 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臺”。 南朝 梁 王筠 《和刘尚书诗》:“客馆动秋光,仙臺起寒雾。” 唐 王勃 《上许左丞启》:“守愚空谷,歛迹仙臺。”

屹崒

亦作“ 屹崪 ”。1.高峻貌。《文选·郭璞<江赋>》:“ 虎牙 嵥竖以屹崒, 荆门 闕竦而磐礴。” 李善 注:“屹崒,高峻貌。”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总干形屹崪,戛敔背嶙峋。”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羣峰于絶壑中奋踊以出,其势屹崪。”

(2).形容诗文风格雄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綦毋潜》:“诗调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歷代未有。”

澒涌

见“ 澒涌 ”。

亦作“ 澒涌 ”。水势广阔汹涌。 汉 应瑒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澒涌同波浪,錚摐过管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

三休

(1). 汉 贾谊 《新书·退让》:“ 翟王 使使至 楚 , 楚王 欲夸之,故饗客於 章华 之臺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步三休而未半,途中宿而方迷。” 唐 颜真卿 《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百里而遥,四山不逼;三休而上,十地方超。”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人八咏·宝峰亭》:“今闻 宝峰 上,縹緲陵朝阳,三休引萝蔓,一览穷苍茫。”

(2). 唐 司空图 晚年以足疾乞退,居 中条山 王官谷 ,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聵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后因以“三休”为退隐之典。 清 钱谦益 《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诗之三:“他年终作三休侣,乘兴先为结隐期。”

(3).指 三国 魏 金尚 (字 元休 )、 第五巡 (字 文休 )、 韦端 (字 甫休 )三人。《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布 自称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元休 名 尚 , 京兆 人。 尚 与同郡 韦甫休 、 第五文休 ,俱著名,号为‘三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休》:“ 金尚 元休 , 第五巡 文休 , 韦端 甫休 ,号‘京兆三休’。”

(4).犹三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红娘 覷了吃地笑,俺骨子不曾移动脚,这急性的郎君三休饭饱。”

忽若

(1).恍若,好像。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於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於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其子听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 顾 家子。”《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可中修善到诸天,居处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里,寻常自在免忧煎。” 蒋礼鸿 通释:“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并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伏愿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见慈亲,生死不辜恩德。”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中期

(1) 某一时期的中间阶段

稻田中期管理

(2) 时期的长短在长期和短期之间

中期贷款

汗漫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天关

(1).犹天门。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雍乐》:“迴日轡,动天关。” 唐 孟郊 《杏殇》诗之七:“灵凤不衔诉,谁为叩天关。” 宋 叶适 《赠祈雨妙闍黎》诗:“旁搜潭洞搅龙蛰,鞭雷走电开天关。”

(2).指地势险要的关隘。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蛮夷长老畏苦寒, 崑崙 天关冻应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胡书巢 ……《朝天峡》云:‘侧目望天关,阁道更渺茫。’”

(3).指宫廷。 唐 皎然 《览史》诗:“嘉谋匡帝道,高步游天关。”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九:“天关啟钥趋朝后,侍史焚香起草初。” 清 唐孙华 《舟雨遣闷》诗之二:“却笑儒生思献赋,欲持片纸撼天关。”

(4).星名。称角星。《晋书·天文志上》:“二十八舍东方角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

(5).星名。北辰。《文选·扬雄<长杨赋>》:“ 高祖 奉命,顺斗极,运天关。” 李善 注:“《天官星占》曰:‘北辰一名天关。’又《星经》曰:‘牵牛神一名天关。’”

(6).星名。称春三月的斗星。《太公金匮》:“春三月斗星为天关。”

(7).星名。称冬月的奎星。《太公金匮》:“冬月奎星为天关。”

倒景

见“ 倒影 ”。

颢气

清新洁白盛大之气。《文选·班固<西都赋>》:“軼埃壒之混浊,鲜顥气之清英。” 张铣 注:“鲜,洁也;顥,白也。言过埃尘之上以承洁白清英之露。” 唐 白居易 《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每专气入静,不粒食者累岁;顥气充而丹田泽,飘然有出世心。” 宋 邵雍 《秋游》诗之二:“先秋顥气已潜生, 洛 邑方知节候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而二士室处,亦有吸呼,于是生顥气之争,强肺者致胜。”

嚣埃

犹嚣尘,纷扰的尘世。《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魏书·穆崇传》:“役夫既至,兴功有日。今欲徙居 永乐 ,以避嚣埃。”

皎皎

(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子兮

嗟叹之词。《诗·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毛 传:“子兮者,嗟兹也。” 孔颖达 疏:“子兮子兮,自嗟叹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嗟兹即嗟嗞。《説文》:‘嗞,嗟也。’”一说,犹言你呀,用于人称。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或师絶学贤,不以艺自輓。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子兮﹞谓 元十八 。’”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荣辱

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所及

不超出能力或力量的范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