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尽忠行原文
为子当尽孝,事君当尽忠。凡人不知此,斯与犬豕同。
臣子固贞亮,君父或颛蒙。
乃知守忠孝,亦系於遭逢。
比干忠以戮,申生孝而终。
忠戮得称仁,孝终宜曰恭。
古今每如此,片言安可穷。
炳然垂竹帛,于以开盲聋。
所遭虽若彼,力行诚在躬。
於焉二本立,足为百行宗。
忠孝苟纯至,闻望当昭融。
此理亘万世,来者能无从。
诗词问答
问:事君尽忠行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事君尽忠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尽孝
对父母尊长尽孝道
代友尽孝
尽忠
(1) 竭尽忠诚
尽忠尽力
(2) 指竭尽忠诚而牺牲生命
为国尽忠
凡人
(1) 平常的人;平庸的人
(2) 俗人
凡人的麻烦永无终止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犬豕
(1).狗和猪。《列子·仲尼》:“长幼羣聚而为牢藉庖厨之物,奚异犬豕之类乎!”
(2).比喻鄙贱之人。 唐 杜牧 《送沉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处士常有言,残虏为犬豕。”《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犬豕何堪共虎鬭,鱼虾空自与龙争。”
臣子
君主时代的官吏
贞亮
忠贞诚信。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怀贞亮之絜清兮,卒与我乎相难。”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 明 陈子龙 《仲夏值左掖门送彝仲南归》诗之二:“黽勉效贞亮,德辉在巖廊。”
君父
(1).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国语·晋语一》:“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立忠王璵为太子》:“被譖获全,亦恩由君父,何得归功臣下。”
(2).特称天子。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 耿弇 不俟 光武 ,亟击 张步 ,言不以贼遗於君父也。” 唐 元稹 《赠田弘正父庭玠等》:“朕以眇身,钦承大寳,为亿兆人之君父,奉十一圣之宗祧。”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类皆如此。” 清 孙枝蔚 《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后来君父屡蒙尘,未闻宵小戒朝端。”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从前的排斥外来学术和思想,大抵专靠皇帝;自 六朝 至 唐 宋 ,凡攻击佛教的人,往往说他不拜君父,近乎 * 。”
颛蒙
愚昧。《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童蒙无所知也。” 宋 王安石 《谢王司封启》:“虽勉心竭力,求以合于古人,而固陋顓蒙,动輒乖于时变。”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上下求索,闃其无人,不自发中,不见应外,顓蒙默止,若存若亡。”
忠孝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
遭逢
(1) 遇见;遇到
遭逢盛世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泛指人生的遭遇历程
他半生的遭逢是很曲折的
比干
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生孝
谓孝子丁忧哀不灭性。《晋书·王戎传》:“帝谓 刘毅 曰:‘ 和嶠 毁顿过礼,便人忧之。’ 毅 曰:‘ 嶠 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仲雄 曰:‘ 和嶠 虽备礼,神气不损; 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 和嶠 生孝, 王戎 死孝。’”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片言
简短的文字或语言
炳然
(1).明显貌;明白貌。《汉书·刘向传》:“﹝陛下﹞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 唐 孙樵 《与友人论文书》:“焕然如日月之经天,炳然如虎豹之异犬羊也。” 明 张居正 《跋<叶母还金传>》:“还金至小节,非 叶母 母仪妇训之炳然者,而士大夫咸极称之。”
(2).光明貌。 宋 苏轼 《谢孙舍人启》:“穆如清风,草木皆靡;炳然白日,霰雪自消。”
竹帛
(1).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于以
(1).犹言于何。在何处。《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2).犹言于何。用什么。《诗·邶风·击鼓》:“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皇上嘉悼,思存宠异。于以赠之?言登给事。”
(3).犹言至于。《文选·郭璞<江赋>》:“阳鸟爰翔,于以玄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国语》云‘至于玄月’也。”
(4).犹是以。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御幄立而天开,教场平而霜劲。雷动风行,千骑万乘,于以威八荒,于以安百姓。”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观其日之始也……龙吐焰而氛霾荡尽,乌腾晶而魑魅潜藏。于以瑞呈五色,于以明列三光。”
因此;是以。 明 方孝孺 《祭王文节公》:“先生平生大节因得陈於殿陛,而达於旒扆之前。於以有学士之赠,於以有文节之謚。”
盲聋
眼瞎耳聋。亦喻愚昧无知。《韩非子·解老》:“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 元 房皞 《扣角歌赠史吉甫》:“夫子不言人益蒙,著成《大传》开盲聋。”
力行
(1).犹言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 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陵压》:“ 严安之 、 崔谭 俱为赤尉,力行猛政。”
(2).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本立
(1).根基树立。 唐 孟郊 《赠章仇将军》诗:“本立谁敢拔,飞文自难穷。”
(2).原来拥立。 唐 皮日休 《秦穆谥缪论》:“公之入也,背内外之赂,诛本立之臣,烝先父之室。”
百行
各种品行。《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説也” 汉 郑玄 笺:“士有百行,可以功过相除。”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旧唐书·孝友传·刘君良》:“士有百行,孝敬为先。”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妾岂爱一身,误君百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四》:“五常百行,何一而不以恭、宽、信、敏、惠行之?五常百行,道也。”
纯至
谓纯真之至。《后汉书·韦彪传》:“ 彪 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周书·皇甫遐传》:“ 遐 性纯至,少丧父,事母以孝闻。”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晁文元 公天资纯至,年过四十,登第始娶,前此未尝知世事也。”
闻望
声望;名望。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父兄贵重,而子弟以闻望见选。” 明 李东阳 《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有平寇功,行业闻望为一时所重。” 冯自由 《光复会与同盟会》:“会长 蔡元培 闻望素隆,而短於策略。”
昭融
(1).谓光大发扬。语出《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毛 传:“融,长。朗,明也。” 高亨 注:“融,长远。” 唐 韩愈 《河中府连理木颂》:“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 轩辕 铸镜 禹 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清 顾炎武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2).借指帝王的鉴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能无
反问语。犹能不。《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於大国,能无亡乎?” 明 刘基 《旅兴》诗之十:“人生非草木,能无感中情?”参见“ 能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