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除夕原文
响铜签。许多年、旧事压眉尖。
记得当初,后堂弟妹,团圞围定红帘。
饮尽了、屠苏千盏,挞画鼓,憨笑赌黄柑。
十里春城,金蛾暗扑,火凤交衔。
自后也逢除夕,叹此身长是,弟北兄南。
第宅俱非,颠毛都换,每因节令生嫌。
只万点、官桥夜火,风吹零乱映疏檐。
羡煞邻家岁酒,隔巷春衫。
诗词问答
问:癸丑除夕的作者是谁?答:陈维崧
问:癸丑除夕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癸丑除夕是什么体裁?答:一萼红
问:陈维崧的名句有哪些?答:陈维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铜签
见“ 铜籤 ”。
亦作“ 铜签 ”。1.古代报时示警时用的铜制更筹。 明 高启 《明皇秉烛夜游图》诗:“知更宫女报铜籤,歌舞休催夜方半。” 金檀 注引《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警觉也。”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讲武》:“铜籤响促秋宫寝,一霎时钧天梦醒。”
(2).指戈矛之类。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许多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他那个班四十五个人,许多是女生
他的藏书那时全被抄走,现在找到了许多
旧事
已往的事;从前的事
旧事重提
眉尖
眉头
她眉尖皱成一团,显然有心事
记得
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当初
(1) 一开始,最初
当初打算在这里盖栋大楼
(2) 泛指从前或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阿Q当初很不快,后来便很不平。—— 鲁迅《阿Q正传》
后堂
(1).犹后宫。后妃的居室。 汉 刘向 《九叹·愍命》:“逐下祑於后堂兮,迎 宓妃 於 伊 雒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2).后面的堂屋。《汉书·张禹传》:“ 禹 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刚弼 ﹞早坐不住,退往后堂去了。”
(3).指屋后的庭院。 唐 李商隐 《燕台诗·夏》:“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弟妹
(1) 弟弟和妹妹
(2) 弟弟的妻子
团圞
(1) 团聚
团圞润霜质。——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
(2) 浑圆
天上月团圞,世间人聚会
屠苏
(1) 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2) 房屋;草庵
画鼓
亦作“ 画皷 ”。有彩绘的鼓。 唐 白居易 《柘枝妓》诗:“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宋 陆游 《日出入行》:“高楼锦绣中天开,乐作画鼓如春雷。”《水浒传》第五八回:“鸞铃响,战马奔驰;画鼓振,征夫踊跃。” 清 曹寅 《穀日西轩燕集》诗:“山香舞就寒蟾色,笑语喧於画皷声。”
憨笑
朴实天真地笑
黄柑
果名。柑的一种。 宋 苏轼 《峻灵王庙碑》:“石峯之侧多荔支、黄柑,得就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柑》﹝集解﹞引 陈藏器 曰:“柑有朱柑、黄柑、乳柑、石柑、沙柑。” 清 曹寅 《元夜集西堂》诗:“三寸黄柑照玉盘,玲瓏寳炬遶雕栏。”参见“ 黄甘 ”。
金蛾
(1).金色的蛾形图案。 唐 张祜 《送走马使》诗:“新样花文配 蜀 罗,同心双带蹙金蛾。” 唐 韩偓 《昼寝》诗:“碧桐阴静隔帘櫳,扇拂金蛾玉簟烘。”
(2).花草名。 宋 张淏 《艮岳记》:“金蛾、玉羞、虎耳……之草,不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成长养于雕栏曲槛。”
火凤
凤凰。相传凤为火之精,故称。《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武舞阶步辞》:“金人降泛,火凤来巢。” 唐 李商隐 《镜槛》诗:“拨絃惊火凤,交扇拂天鹅。” 冯皓 笺注引 宋均 《春秋演孔图》:“凤,火精也。”《花月痕》第十三回:“胭脂狼籍无人管,凄絶天边火凤声。”
自后
从此以后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除夕
元旦前夜
长是
时常;老是。 宋 欧阳修 《望江南》词:“纔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墻,长是为花忙。” 宋 姜夔 《清波引》词:“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秀才在大人家处馆读书,长是半年不回来。”
第宅
旧指上层人物的住宅
颠毛
(1).头发。《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颠,顶也。毛,髮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杨敏叔吴门秋晚见寄》:“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 清 赵翼 《寄晴沙》诗之一:“虽觉颠毛白,犹欣綵服斑。”
(2).见“ 颠毛种种 ”。
节令
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
节令不等人
官桥
官路上的桥梁。 唐 杜甫 《长吟》:“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元 刘詵 《春日偶赋》之二:“杨柳轻寒水驛,楝花小雨官桥。回首人间往事,孤灯挑尽春宵。” 清 曹寅 《诸敏庵弹平调琵琶》诗:“紫花扎扎白翎雀,听风有耳临官桥。”
零乱
1.散乱。 2.景物纷呈貌。邻家
邻居;相邻的住家
岁酒
当年所酿之新酒。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三:“岁酒上逐风,霜鬢两边白。” 唐 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儿两岁》:“更添十岁应为相,岁酒从今把未休。” 宋 林逋 《山中冬日》诗:“谁家岁酒熟,輒棹忆西村。” 清 钱谦益 《丁卯元日》诗:“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