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作者:释妙声 朝代:元代

七夕原文

七夕已复至,徂暑适云消。

候虫依砌响,梧桐带露飘。

双星限河汉,孤月丽层霄。

歘吸仰灵气,徘徊望斗杓。

独嗟天路永,空悲清夜遥。

南飞有乌鹊,惆怅不成桥。

诗词问答

问:七夕的作者是谁?答:释妙声
问:七夕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释妙声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妙声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萧韵

参考注释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相会

徂暑

(1).《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晋 夏侯湛 《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宋 苏轼 《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郑泽 《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

(2).指季夏。《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3).谓暑热消逝。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候虫

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夏天的蝉、秋天的蟋蟀等。《礼记·月令》按月记载当月的虫类,包括毛虫、羽虫、鳞虫、昆虫等。后多指昆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絃悲管清月将入,寒光萧条候虫急。” 唐 李贺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金 元好问 《秋怀》诗:“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梧桐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双星

(1) 很靠近同一视线的两颗恒星,用望远镜观测就能分辨

(2) 一种星状的球石粒

(3) 两颗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互相绕转的恒星系统,可分成三类以上

河汉

(1) 银河

(2)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孤月

指月亮。因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唐 王昌龄 《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 鄂 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 苏轼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 宋 杨万里 《月下梅花》诗:“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问平安。”

层霄

(1).高空。 晋 庾阐 《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 唐 李白 《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裂罅相距不及丈。”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层霄。”

(2).指云气。 宋 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词:“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灵气

(1).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2).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晋 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退哀此秋兰,草根絶,隋化扬。灵气一何忧(优)美,万里驰芬芳。”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淮山 桂偃蹇, 蜀郡 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刘学锴 等集解:“灵异之气。”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风云暗淡藏灵气,月露庄严有异姿。”《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实在天地间的灵气,独钟在这些女子身上了。”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老作家’也。”

(3).仙人的气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4).指仙灵之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陆吾》:“门明是对,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魂魂。”《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氛灵气,弥覆其顶。” 巴金 《长生塔》:“在这里面,皇帝不仅可以避免一切人间的诅咒,还可以接触天空的神圣的灵气。”

(5).犹王气。 明 梁有誉 《姑苏怀古》诗:“金虎跡荒灵气灭,水犀军散霸图空。” 明 汤显祖 《黄金台》诗:“ 昭王 灵气久疎芜,今日登臺弔 望诸 。”

(6).指美好的名声。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斗杓

(1).即斗柄。《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五至第七为杓。” 宋 王安石 《作翰林时》诗:“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边问斗杓。” 元 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纔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斗杓所竖,节序以更。”参见“ 斗柄 ”。

(2).比喻为人所敬仰者或众人的引导者。 清 唐孙华 《顾端文公祠》诗之一:“斗杓当代擅声华,俎豆江干岁月遐。”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自兹以后,惟不懈益厉,为民斗杓,以起征胡之鐃吹,流 大汉 之天声。”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黄先生 论学,如 大禹 导山水,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

天路

(1).天上的路。 汉 张衡 《西京赋》:“美往昔之 松 乔 ,要 羡门 乎天路。”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还逢 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 清 谭嗣同 《崆峒》诗:“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2).指高远的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险逕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唐 王维 《双黄鹄歌送别》:“天路来兮双黄鵠,云上飞兮水上宿。” 清 陈恭尹 《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诗:“抠衣陟天路,百里上积雪。”

(3).上天的法则。犹天道。《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

(4).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宋书·律历志中》:“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稽之前典,验之食朔,详而精之,更建密歷。”

(5).指京都。 前蜀 韦庄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未归天路紫云深,暂驻 东阳 岁月侵。”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学则知经,文则能赋。矧曰方闻,扬声天路。”

(6).喻及第、出仕等。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诗:“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驤。” 宋 曾巩 《送关彦远赴河北》诗:“诗作士林夸刻烛,赋成天路喜同时。”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诗之二:“顾盼二三子,比翼翔天路。”

空悲

指凄凉忧伤的胸怀。 唐 韩愈 《秋怀诗》:“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清夜

清静的夜晚。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诗:“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於唯唯诺诺之间,清夜捫心,其能 * 乎?”

乌鹊

(1).指喜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 唐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诗之二:“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鴒。” 仇兆鳌 注:“按《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 宋 戴复古 《镇江别总领愚子催归》诗:“老妻悬望占乌鹊,愚子催归若杜鹃。” 金 元好问 《送钦叔》诗之五:“遥知慈母心,已为乌鹊喜。”

(2).特指神话中七夕为牛郎、织女造桥使能相会的喜鹊。 唐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来。” 唐 李商隐 《辛未七夕》诗:“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明 何景明 《织女赋》:“凤凰翼以翳车兮,命乌鹊以筑梁。”

(3).乌鸦和喜鹊。《楚辞·九章·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燕、雀、乌、鹊,多口妄鸣,以喻谗佞。”《晋书·李士业传》:“通街大树上有乌鹊争巢,鹊为乌所杀。”《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通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

(4).指乌鸦,乌鸟。《淮南子·说林训》:“赤肉悬则乌鹊集,鹰隼鷙则众鸟散。物之散聚,交感以然。” 唐 李峤 《鉴》诗:“月中乌鹊至,花里凤皇来。”

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