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钱陈群归里时陈群有反谷之疾诗以宽其意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三尸素所灭,二竖胡为作。

予告遂颐和,还乡谚如约。

陛辞意恳款,请诗应允诺。

怜汝身日羸,壮汝神犹铄。

达生有至论,庸医无大药。

辟谷方赤松,先难后原乐。

诗词问答

问:《赐钱陈群归里时陈群有反谷之疾诗以宽其意》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五

2. 浙江嘉禾长水塘俗名还乡水

参考注释

尸素

(1).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常用作自谦之词。 三国 魏 锺繇 《上汉献帝自劾书》:“尸素重禄,旷职废任。” 唐 白居易 《让绢状》:“臣食国家厚禄,居陛下清官,每月俸钱,尚慙尸素,无名之货,岂合苟求。” 宋 岳飞 《奏辞开府札子》:“每怀尸素之忧,未効毫分之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因当引为己咎。”

(2).指居位食禄不尽职的人。《陈书·后主纪》:“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躭荒为长夜之饮。” 林纾 《答某公书》:“岂忍割弃可恋之日,冒沾尸素之禄,以遽远老母!”参见“ 尸位素餐 ”。

二竖

两个小孩,后以称病魔

公梦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传·成公十年》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予告

(1). 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常告归之田” 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

(2).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 宋 杨万里 《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 孤山 海棠色。”《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攀龙 ﹞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 何景明 例,特予告归。予告者,例得再起。”《清会典·吏部·稽勋清吏司》:“凡官年老告休者,则令致仕。大臣予告者,或加衔、或食俸,皆出特恩,以示优异焉。”《花月痕》第三回:“原来 漱玉 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之后,颐养之地。”

颐和

谓颐养天和。 清 刘光第 《万寿山》诗:“宏规岂虚构,颐和祈天福。”

还乡

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 武帝 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反转方向。乡,通“ 向 ”、“ 嚮 ”。《庄子·渔父》:“顾见 孔子 ,还乡而立。”

如约

谓按照约定行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使人致命 怀王 , 怀王 曰:‘如约。’乃尊 怀王 为 义帝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相去二三千里,岂能必如约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恰好 大文 如约来了。”

陛辞

(1).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过都,留判尚书都省,请知 鄆州 。陛辞论天下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六:“翰林院侍读学士 武周文 致仕陛辞。 成祖 赐坐与语。”

(2).面见皇帝辞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復警,召復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二,力疾陛辞。”

恳款

亦作“ 恳欵 ”。恳切忠诚。亦指恳切忠诚之情。 唐 王维 《请施庄为寺表》:“上报圣恩,下酬慈爱,无任恳款之至。” 宋 陆游 《乞致仕札子》:“天实临之,冀俯从於恳款。伏望圣慈许臣守本官职,依前致仕。”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下:“公先饮食,以示不疑,戒二贼勿多饮,以示恳欵。” 清 魏源 《与曲阜孔绣山孝廉书》:“ 岱 云在望,昧昧我思,何日重谭,以申恳款。”

应允

答应,允许。《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乾娘 应允,和 王婆 谢了 吴教授 自去。”《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纪灵 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应允。待其不中,那时凭我厮杀。”《平山冷燕》第十二回:“ 宋信 与 张寅 不知其意,只道是敬他才美,十分快活,满口应允。” 张洁 《谁生活得更美好》:“生活不是对他应允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权利吗?”

达生

《庄子·达生》:“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郭象 注:“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后因以“达生”指参透人生、不受世事牵累的处世态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彊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唐 吴筠 《高士咏·陶徵君》:“吾重 陶渊明 ,达生知止足。”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七:“快哉逍遥游, 蒙 庄 真达生。”

至论

指高超的或正确精辟的理论。《淮南子·精神训》:“藏《诗》《书》,修文学,而不知至论之旨,则拊盆叩瓴之徒也。” 汉 徐干 《中论·贵言》:“或有周乎上哲之至论,通乎大圣之洪业,而好与俗士辨者何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阮亭 奉为至论, 冯钝吟 笑为谬谈:皆非知诗者。”

庸医

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为庸医所误

大药

道家的金丹。 唐 杜甫 《赠李白》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跡如扫。”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清 孙枝蔚 《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或寻神仙求大药,或随老衲坐 * 。” 章炳麟 《五无论》:“大药既成,入腹不腐,神仙之説固然。”

辟谷

(1).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穀,道引轻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善辟穀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偶遇真人,授丹砂,辟穀有年,身轻於羽。”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燃犀》:“辟穀餐霞,生涯一鉢盂,羽化住 蓬壶 。”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四:“饮酒虽达生,辟穀乃长年。”

(2).泛指不吃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孟詵 曰:“青粱米可辟穀。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然而他们之攻击 * 主义也,则多因某个 * 人之不惬人意,因而迁怒及其主义,是犹因饭碗之不洁而生辟谷之想。”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