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原文
吴王出游观震湖。
龙威丈人名隐居。
北上包山入灵墟。
乃造洞庭窃禹书。
天帝大文不可舒。
此文长传六百初。
今强取出丧国庐。
诗词问答
问:童谣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童谣写于哪个朝代?答:先秦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童谣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吴王
(1).指 春秋 吴国 之主。亦特指 吴王 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王 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於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唐 李白 《乌栖曲》诗:“ 姑苏臺 上乌栖时, 吴王 宫里醉 西施 。”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苏州 灵巖山 ,为 吴王 旧宫。”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出游
外出游玩
震湖
即 太湖 。 太湖 古称 震泽 ,故称。《云笈七籤》卷三引《灵宝略纪》:“ 孔子 愀然不答。良久乃言曰:‘ 丘 闻童謡云: 吴王 出游观 震湖 , 龙威丈人 山隐居,北上 包山 入灵墟,乃入 洞庭 窃《禹书》。’”
龙威
皇帝的威风。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三:“如若在金銮宝殿之上坐沙发,软拉巴几的卧在里边,岂不有损龙威吗?”
丈人
(1) 岳父,妻子的父亲
(2) 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微子》
我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隐居
退居乡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
隐居之室。——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北上
向北登上;向北去。 战国 宋玉 《风赋》:“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萧华 《通过大凉山》:“只是借道北上,并不在此住宿。”
灵墟
洞天福地。《古微书·河图纬》:“北上 包山 入灵墟,乃造 洞庭 窃 禹 书。”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灵墟福地,已被神功。” 唐 吴筠 《岩栖赋》:“果栖迟而我愜,即逍遥之灵墟。”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禹书
指《山海经》。旧说《山海经》为 禹 所撰,故名。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问之 禹 书, 毕方 是祟。”
天帝
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
大文
(1).宏大的文章,伟大的作品。《北史·薛道衡传》:“涉歷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文,所有诗咏,大致清远。”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之尊崇 愈 者,方以是篇为巨製大文,而授受诵习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人若读 鄂謨 (Homeros)以降大文,则不徒近诗,且自与人生会。”
(2).谓繁盛的文饰。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温丽琼臺,密华承寝;当户之縠,大文之锦。”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强取
1. 用暴力或恐吓手段,或滥用法律或官方职权,从一个不情愿的人手中强迫取得。如:强取豪夺。丧国
亡国。《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餘,寡人不忍行也。” 汉 张衡 《东京赋》:“一言几於丧国,我未之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