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原文

学易喜加数,富贵正当年。
谁识晚成大器,信道古来然。
莫叹无闻不足,官政从今艾服,知命自由天。
恰合买臣愿,好著祖生鞭。
藏学问,通今古,冠英贤。
管取一名一第,行折桂枝先。
未数奉书朱穆,窃笑表微拭镜,接武引群仙。
生日年年庆,绛老愿齐肩。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水调歌头书法欣赏

佚名水调歌头书法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加数

(1).增加数量。 唐 白居易 《昼寝》诗:“暑风微变候,昼刻渐加数。”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 苏 、 湖 、 常 、 秀 等州,频年灾伤,人户披诉,已倍去岁,检放青苗,亦必加倍。不惟人户闕食,亦恐军粮不足,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

(2).相加的各数中除第一个数是被加数外,其余的各数都是加数,如a+b+c中,b、c是加数。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正当年

正在身强力壮的年龄。如:十七、十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当年。

晚成

谓年岁较大才有成就。《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宋 叶适 《丁少詹墓志铭》:“士当晚成之后,必垂功名。” 清 纳兰性德 《书<昌谷集>后》:“ 少陵 诗首见於冬日 雒城 謁 老子 庙时,为 开元 辛巳, 杜 年已三十,盖晚成者也。”

大器

(1) 珍贵的器物

(2) 指能担负重任的人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管子·小筐》

大器晚成

将来必成大器

信道

(1).信奉正道。《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家语·五仪解》:“篤行信道,自强不息。”

(2).知道;料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折:“方信道天网自恢恢,业重祸相随。”《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颜来讨钱!你信道我和酒也没,索性请你喫一顿拳踢去了。”

(3).犹言果然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箇是一方长老,一箇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信道:‘若説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无闻

(1) 没有名声;没有成名

默默无闻

(2) 指耳聋

耳无闻,目无见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官政

国家的政事。《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 陈澔 集说引 吕大临 曰:“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 宋 苏轼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薨薨晓鼓动,万指 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 清 朱仕琇 《朱梅崖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艾服

(1).《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陈澔 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宋 郑侠 《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诗:“古人涖官政,五十曰艾服。”

(2).指五十之年。 北周 王褒 《太保尉迟纲碑铭》:“年踰艾服,任隆台袞。”

(3).泛指从政。《晋书·郑冲传》:“艾服王事,六十餘载。”

犹艾韠。艾,通“ 刈 ”。 南朝 梁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皇太子律序启》:“化澄上业,草缨垂典,教清中世,艾服惩刑。”

知命

(1)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年逾知命

(2) 认识天命或命运

乐天知命

自由

(1)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汝岂得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自由的国家和民族

认为过独身生活要比结婚的人生活自由得多

(2)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

信仰自由

出版自由

(3) 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

恰合

正相符合。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二》:“凡有所谓国粹,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

祖生鞭

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指 祖逖 )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絶儿,先著 祖 生鞭。” 宋 杨万里 《寄题郭汉卿琴堂》诗:“如何划然里,犹 露祖 生鞭。”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分明是 洛阳 季子 , 临邛 司马 , 长安 曼倩 ,岂久困尘寰,从今去,愿君好着 祖生 鞭。”亦作“ 祖逖鞭 ”。 周咏 《去国吟》:“湖海蹉跎 祖逖 鞭,闻鷄五夜不成眠。”

学问

(1)

(2) 系统知识

(3) 泛指知识

通今

通晓当今的知识。 宋 周必大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鸣珮 甘泉 不乏人,谁能博古復通今。” 清 彭玉麟 《广学校》:“夫所贵於儒者,贵其博古耳,通今耳。” 郑观应 《题何沃生胡翼南新政书》诗:“泥古不通今, 亚洲 成瓦裂。”

英贤

德才杰出的人。《后汉书·马严传》:“能通《左氏春秋》,因览百家羣言,遂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 唐 杜甫 《喜晴》诗:“英贤遇轗軻,远引蟠泥沙。”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地灵物秀气淑美,由来袞袞生英贤。” 王闿运 《丁文诚诔》:“窃微生之逢辰,交当代之英贤。”

管取

包管。 宋 杨万里 《竹枝歌》:“ 吴 儂一队好儿郎,只要舩行不要忙,着力大家齐一拽,前头管取到 丹阳 。”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破阵弓开秋月满,催军鼓凯阵云孤,明朝管取成功效,方显人间大丈夫。”《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老哥哥,你明日切切不可提起;如提着一字,管取你我今日这片心神都成画饼。”

折桂枝

犹折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你将那偷香手,准备着折桂枝。”

奉书

(1).手持君主的文书。《周礼·夏官·虎贲氏》:“若道路不通,有徵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

(2).犹言致书,给人写信。如:谨奉书以闻。

窃笑

(1) 暗中讥笑

(2) 轻轻地或压抑地笑

表微

(1).谓表明微细的事。《礼记·檀弓下》:“君子表微。” 郑玄 注:“表,犹明也。” 孔颖达 疏:“若失礼微细,唯君子乃能表明之。” 清 侯方域 《书练贞吉日记后》:“以此二謔语观之,是 鉅公 碑传之所不尽者,而赖以表微也。”

(2).谓阐扬衰微之学。《汉书·礼乐志》:“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絶表微。” 颜师古 注:“表,显也。”

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生日

人出生的那一天,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也叫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

绛老

见“ 絳县老人 ”。

齐肩

(1).与肩相平。《后汉书·舆服志上》:“熊旗六斿,五仞齐肩,以象参伐。”《隋书·礼仪志六》:“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长齐肩。”

(2).两者高度相等。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小儿名 伯禽 ,与姊亦齐肩。” 宋 李南仲 《罗浮山赋》:“乃 百粤 羣山之祖,与 南岳 而齐肩。”亦比喻才能、声望相同;相提并论。 明 胡应麟 《诗薮·上国》:“大抵 元魏 之才, 子昇 独步; 高齐 之誉, 邢 魏 齐肩。”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使 子建 与 应 刘 并列, 拾遗 与 王 孟 齐肩,可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