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书屋作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古松书屋作歌原文

古松不计阅世年,少言应在三代前。

秦松汉柏名炫久,到此安能齐臂肩。

大椿建木徒称谓,岂如历劫仍见苍龙蟠。

古松于我诚有缘,其下筑屋才一间。

亦不频至,至则弗忍去,羲皇以上风月与我相周旋。

试问羲皇以上民物为何若,古松无言惟以谡籁传。

曰筑屋已失之,而况更有斯问焉。

诗词问答

问:古松书屋作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古松书屋作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一

参考注释

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世年

犹言年代。《隋书·北狄传·突厥》:“ 沙鉢略 称雄漠北,多歷世年,百蛮之大,莫过於此。”

在三

《国语·晋语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 注:“三,君、父、师也。”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敦在三之节。”《北齐书·徐之才传》:“既为汝师,又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尊道成德,严师其难哉。故在三之礼,极乎君亲,而师也参焉。”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夫师岂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谊,并之於君、亲。”

臂肩

臂与肩。比喻密切无间。《魏书·广阳王深传》:“乃召都督 毛諡 等六七人,臂肩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

大椿

古寓言中的木名,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 郭庆藩 集释:“案《齐民要术》引 司马 云:木槿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蕣椿。与《释文》所引小异。”后用以喻指父亲。 明 杨珽 《龙膏记·砥节》:“痛惊风大椿忽掊,恨临霜灵萱摧朽。”

建木

(1).传说中的神木名。《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郭璞 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暤 爰过, 黄帝 所为。”《吕氏春秋·有始》:“ 白民 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 都广 ,众帝所自上下。”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建木耸灵丘之上,蟠桃生巨海之侧。”

(2).高树。《后汉书·马融传》:“珍林嘉树,建木丛生。” 李贤 注:“建木,长木也。”

称谓

(1) 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母亲、老师、首长等

(2) ∶称呼

(3) 述说;陈述

历劫

佛教语。谓宇宙在时间上一成一毁叫“劫”。经历宇宙的成毁为“歷劫”。后统谓经历各种灾难。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缘。” 金 刘迎 《连日雪恶用聚星堂雪诗韵》:“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红楼梦》第一二○回:“岂知 宝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歷劫之下,度尽诸苦厄。”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

苍龙

(1)

(2)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

(3) 太岁星,古时以为凶神,今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 * 《清平乐·六盘山》

有缘

有缘分,有机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一间

表数量。用于桥梁、房屋。《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 唐 韩愈 《题楚昭王庙》:“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 昭王 。”《朱子语类》卷八:“先去修治,得一间半房。”

谓相距极近。间,间隙。《孟子·尽心下》:“ * 之父,人亦杀其父; * 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 * 之也,一间耳。” 赵岐 注:“一间者,我往彼来,间一人耳。与 * 其亲何异哉?”《二程遗书》卷十二:“若孔乃在其中焉,此未达一间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嘻!续《西厢》者之才,去作《西厢》者,止争一间。”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以古代 希腊 罗马 之制,为民主政之极则,而于法治之真精神,尚一间未达也。”

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有云者,上罔显於 羲皇 。” 李善 注:“, 伏羲 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以上

(1)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前面的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相周

见“ 相賙 ”。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民物

(1).泛指人民、万物。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 宋 张孝祥 《与明守赵敷文书》:“执事以慈惠之师,有来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亲政以来,夙夜兢业,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当天心,以康民物。”

(2).民众的财物。《后汉书·翟酺传》:“帑藏单尽,民物彫伤。”《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天作淫雨, 冀州 水出,漂没民物。”

(3).犹民情、风俗。《宋书·武帝纪下》:“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览民物,搜扬幽隐,拯灾卹患。”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既省政,恶民物之薄。” 明 申涵光 《宿金提驿》诗:“暂宿 恆 南驛,重悲 蓟 北天。山河仍故国,民物忆初年。”

何若

表示疑问,与“何如”同

此为何若人。——《墨子·公输》

而况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