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夫和来

作者:邓肃 朝代:宋代

质夫和来原文

我生不顾四壁空,千金买笑醉1~11~1风。
半夜酒红潮玉颊,亭亭秋水影芙蓉。
作文忽慕元和格,送入贤关亲眉白。
遽闻皇甫语穿天,渊源盖是退之客。
琢句出人数等高,要令天下无英豪。
击节一观百忧失,不觉此身犹布袍。
平生自足牛蹄水,为公辟易数百里。
愿得佳句时飞来,此间幸有子期耳。
雨意朝来犹许重,安得相从恣嘲弄。
虀盐充腹灯一萤,兀坐亡聊真梦梦。
会鞭匹马城东陬,对床臭味两相投。
归来笔下饱奇怪,不须更事子长游。

诗词问答

问:质夫和来的作者是谁?答:邓肃
问:质夫和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邓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不顾

(1).不回头看。《史记·刺客列传》:“於是 荆軻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林宗 异而问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顾?’ 叔达 曰:‘甑已破,视之无益。’”

(2).不顾念;不照顾。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楚辞·刘向<九叹·离世>》:“不顾身之卑贱兮,惜皇舆之不兴。” 王逸 注:“不敢顾念身之贫贱。”

(3).不理会。《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珞,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数公子饮酒,不顾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众异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顾 汤富海 的意见,不满地说:‘非筛不行! 苏账房 !’”

(4).不考虑;不顾忌。《韩非子·十过》:“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之祸也。”《后汉书·列女传·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顾五伦,真禽兽也。”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在钢架上爬行。”

四壁空

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唐 杜甫 《百忧集行》:“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覩我颜色同。” 明 高启 《东门行》:“入室四壁空,突中无烟甑生埃。”参见“ 四壁 ”。

千金买笑

花费千金,买得一笑。谓不惜代价,博取美人欢心。语本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曲》之二:“ 齐 謳 秦 吹 庐女 絃,千金顾笑买芳年。”《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褒妃 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 幽王 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 虢石父 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至今俗语传‘千金买笑’,盖本於此。”《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团灵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买笑,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红潮

(1).因害羞、醉酒或感情激动而两颊泛起的红晕。 明 杨慎 《小春红梅效徐庾体》诗:“鲜粧呈粉艷,醉颊涌红潮。”《红楼梦》第一○九回:“那 五儿 早已羞得两颊红潮。”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四:“他愈说愈激昂。斑白的须边,有几粒汗珠沁出,苍老的双颊,上了红潮,唇边有了白沫。”

(2).妇女的月经。也叫天癸。 褚人穫 《坚瓠三集·月事》引 明 玩花主人 《妆楼记》:“红潮,谓女子桃花癸水也。” 清 沉起凤 《谐铎·兔孕》:“ 阿紫 出帘下招 粲儿 私语曰:‘自与君接后,红潮不至者百日矣。’”

(3).谓飘浮落花的流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外谪》:“暮雨迷庭院,落花前掩袖顰眉,无耐红潮溅,春流咽玉川。” 清 龚自珍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诗之二:“桃花零落处,上苑亦红潮。”

玉颊

(1).美丽的脸颊。多指女子的容颜。 唐 戴叔伦 《早春曲》诗:“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鸞镜中影。” 金 刘迎 《张萱戏婴图》诗:“犀颅玉颊寧馨子,雾鬢云鬟窈窕娘。”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雪儿玉颊善歌舞,当筵一曲飘红裾。”

(2).比喻美丽的白花。 宋 王安中 《蝶恋花·迎春花口号》词:“年年节物欲争新,玉颊朱颜一笑频,勾引东风到池馆,春前花发自迎春。” 金 元好问 《梨花海棠》诗之一:“春工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亭亭

(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作文

(1) 撰写文章

(2) 学生的写作练习

元和格

即元和体。 唐 白居易 《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诗到 元和 体变新”原注:“众称 元 白 为千字律诗,或号 元和 格。”

关亲

(1).亲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告吾师: 杜太守 端的是何人,与自家是旧友关亲?”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四:“关亲,犹言痛痒相关之亲也,今 吴 中凡有丝萝皆曰关亲。”

(2).有亲属关系。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 刘备 是无罪之人,又和俺主公关亲,我因此上放了他去也。”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这个穿紫的,姓 赵 ,是 赵盾 丞相。他和你也关亲哩。”

皇甫

复姓

渊源

源流,本原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三国志·管宁传》

事物渊源

琢句

推敲诗文的字句。 前蜀 贯休 《寄匡山纪公》诗:“寄言无别事,琢句似终身。” 宋 苏轼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诗:“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梁 、 陈 、 隋 间,专尚琢句。”

出人

(1).超出众人。《商君书·画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谚曰:‘ 扬州 独步 王文度 ,后来出人 郄嘉宾 。’” 宋 司马光 《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君性嗜学,年十五,志节已皦皦出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史籍·出人不远》:“饱食终日而不学,岂能过人乎?出人,如古言:加人一等;后世言:出人一头地。”

(2).到刑场 * 。《水浒传》第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便是京师天子 * 也放人看。”《扬州评话选·扬州劫法场》:“这个小囚囊的再坏不得,每次出人,他都是跟我争,我要杀这个,他也要杀这个。” 阿英 《流离》二:“ 汉口 今天被捕的人比昨天更多。每天早晨都要‘出人’,时间在五点左右。”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英豪

英雄豪杰

杂技英豪

江表英豪。——《资治通鉴》

击节

(1).谓出使。节,符节,使者的凭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古之君子,遇有为之时,不能默然而止,击节驱驰,有事四方者,盖为斯也。”《宋书·庾登之传》:“ 义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击节驱驰,退告 刘穆之 ,以母老求郡。于时士庶咸惮远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2).打拍子。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 姬弹弦, 汉 女击节。”《晋书·乐志下》:“ 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歌旧曲, 宋识 善击节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飜酒污。”

(3).形容十分赞赏。《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良 留 荆州 ,与 亮 书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旷 之调也。虽非 钟期 ,敢不击节。’” 宋 陈亮 《题<喻季直文编>》:“四君子者尤工於诗,余病未能学也。然皆喜为余出,余亦能为之击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闈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茅盾 《锻炼》八:“‘对,对!’ 谢林甫 这番话还没完, 王保长 已经击节赞赏起来。”

百忧

种种忧虑。《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晋 刘琨 《答卢谌书》:“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诗:“近闻宽法离 新州 ,想见怀归尚百忧。”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诗:“一日百忧生,戚戚独茧蚕。”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布袍

(1).布制长袍。《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大率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南史·沉约传》:“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 唐 唐彦谦 《早行遇雪》诗:“荒村絶烟火,髯冻布袍湿。”

(2).犹布衣。指平民。 宋 刘过 《寿建康太尉》诗:“万里寒风一布袍,持将诗句謁英豪。” 明 周履靖 《和贯休山居十咏》:“ 长安 多少豪华客,何似山林一布袍。”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自足

(1) 自我满足

(2) 自己觉得满意

牛蹄

牛的蹄子。亦指牛蹄踏出的印迹。喻极其狭小的境地。《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 长安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亮 反裘负薪,里尽毛殫……行兵於井底,游步於牛蹄。”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 赫尔图门 ﹞但及人天小教,此固可以家説户知者,然非所论於大乘。后之作者,无纳沧海於牛蹄可也。”

辟易

(1).退避;避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 赤泉侯 为骑将;追 项王 , 项王 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张守节 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唐 顾况 《从军行》之一:“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 瓘 指剑以示曰:‘ 瓘 虽识大王,但此物不识耳!’皆皇恐辟易而退。” 清 赵翼 《古州诸葛营》诗:“想是擒纵声威在,一时羣蛮尽辟易。” 鲁迅 《彷徨·长明灯》:“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 阔亭 的眼,使 阔亭 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2).指屏退;击退。《北史·序传·李晓》:“行至 成皋 ,为 滎阳 令 天水 阎信 所疑,辟易左右,谓 晓 曰:‘观君仪貌,岂是常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闻有贼,奋臂前驱,十数人輒辟易千人。”

(3).引申为消失。 宋 司马光 《朝鸡赠王乐道》诗:“一声高举耳目醒,四远羣阴俱辟易。”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4).狂疾。《国语·吴语》:“ 员 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 越 之擒也。 员 请先死。” 韦昭 注:“辟易,狂疾。”

(5).拜服;倾倒。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清 董樵 《刘旅皇半剌》诗:“大雅既沦丧,吾子敦诗书。作者皆辟易,叹君 杨 马 餘。” 清 王晫 《今世说·捷悟》:“每雄谈,四座为辟易。”

(6).谓解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 陈奇猷 校释:“‘辟易’係古人恒言。《史记·项羽本纪》云:‘ 赤泉侯 为骑将,追 项王 , 项王 瞋目叱之, 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是‘辟易’者,其地原为人或物所佔据而后避开之义。此文既是説耕稼,则田地辟易是相对於田地固冻而言,故辟易即是解冻。”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佳句

诗文中精辟的语句

此间

此地

此间已有传闻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雨意

将要下雨的景象

天低云暗,雨意浓密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许重

称许;看重。 元 虞集 《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 世祖皇帝 在潜藩,命公主文书,讲説帐中,常见许重。”

相从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嘲弄

嘲讽;捉弄

切勿嘲弄人

虀盐

(1).腌菜和盐。借指素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杨斛山先生》:“ 三原 马谿田 光禄生日,声伎满堂,闻公至,急挥去,设虀盐相对而已。” 清 曹寅 《鲥鱼》诗:“三月虀盐无次第,五湖虾菜例雷同。”

(2).指清贫生活。 宋 叶适 《待制汤公挽词》:“繅藉知良玉,虀盐是大儒。”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未膺玉帛之求,且度虀盐之况。”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卅载虀盐甘澹泊,一宵风雪了因缘。”

充腹

充肠。《战国策·燕策一》:“人之飢所以不食乌喙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尉缭子·治本》:“非五穀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葢形。”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六:“ 陶渊明 日用铜鉢煮粥,为二食具,遇发火,则再拜曰:‘非有是火,何以充腹。’” 明 刘基 《养志斋记》:“所以适口充腹者,无不有矣。”

坐亡

(1).坐化。 唐 颜真卿 《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德本无累,道心有常,寔曰形解,孰云坐亡。”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参见“ 坐化 ”。

(2).坐忘。亡,通“ 忘 ”。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息乱归禪定,存神入坐亡。”参见“ 坐忘 ”。

梦梦

昏乱,不明。《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天梦梦。” 陆德明 释文:“梦,莫红反,乱也。” 朱熹 集传:“梦梦,不明也。”天,指 周幽王 。《诗·大雅·抑》:“视尔梦梦,我心惨惨。” 陆德明 释文:“梦,莫空反。”尔,指 周厉王 。 宋 范成大 《十月二十六日三偈》诗之三:“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虎祸》:“夫当颠沛患难之际,乃欲以八人之智而陷一人之愚,其用心亦险矣,天道果梦梦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生母亦怒曰:‘不肖儿所为,我都梦梦。’”

马城

博戏的一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有马城,不论纵横,三子联则为城,城成则飞食人一子。其它或夹或挑,就近则食之,不能飞食也。”

对床

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 唐 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寧知风雪夜,復此对牀眠。” 宋 陆游 《访僧支提寺》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牀空嘆白云深。” 金 元好问 《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牀。” 郁达夫 《寄养吾二兄》诗:“来岁秋风思返棹,对牀应得话沉沦。”

臭味

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1).气味。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苏轼 《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 元稹 《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 方苞 《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 注:“言同类。” 唐 李百药 《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相投

(1) 彼此投合

脾气相投

(2) 投靠;投奔;求托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笔下

(1) 指文章的写作

笔下生花

(2) 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

笔下留情

奇怪

(1) 稀奇特异

一种奇怪的病

(2) 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奇怪时来。——《管子》

(3) 觉得奇异;惊奇

很奇怪,六月天会下雪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更事

(1).再生事。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 秦 非无事之国也, 韩 亡之后,必将更事。”

(2).常事;交替出现的事。《史记·秦本纪》:“ 晋 旱,来请粟。 丕豹 説 繆公 勿与,因其饥而伐之。 繆公 问 公孙支 , 支 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3).经历世事。《汉书·平帝纪》:“及选举者,其歷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甚谬於赦小过举贤材之义。” 宋 陆游 《春雨绝句》之六:“更事老翁顽到底,每言宜睡好烧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三桂 年老更事多,欲出万全,不肯弃 滇 、 黔 根本。” 叶圣陶 《四三集·冥世别》:“什么叫‘有地位有家室有经验者多不肯冒险一试,学生更事不多,激动较易……为最便于利用之工具’?”

长游

什长和游宗。谓乡中之行政长官。《管子·八观》:“乡毋长游,里毋士舍,时无会同,丧蒸不聚,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 尹知章 注:“﹝长游,﹞什长、游宗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