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偶行

作者:赵孟坚 朝代:宋代

斩偶行原文

君不见昌黎谏佛骨,竟莫遂请水火投。
中丞击妖蛇,此蛇初不为民尤。
宁如立斩兴妖偶,卓哉伟见吾邦侯。
吁嗟三辅州,尚鬼逾蛮酋。
此辈生身已丽法,尚何智慧灵诸幽。
惟伊奸凶愚尔俗,假凭威毒相仇仇。
依乘土木作幻怪,窍取备味神其谋。
降凶破伪砉一剑,较功韩孔兹为优。
嗟嗟愿公宝此剑,更烦借截奸臣头。

诗词问答

问:斩偶行的作者是谁?答:赵孟坚
问:斩偶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孟坚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孟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昌黎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佛骨

即佛舍利。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今闻陛下令羣僧迎佛骨於 凤翔 ,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旧唐书·懿宗纪》:“四月八日,佛骨至京,自 开远门 达 安福门 ,綵棚夹道,念佛之音震地。”

请水

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由巫师装神弄鬼,替病家祈求治病的神水。《元典章·刑部十四·诈》:“ 湖东道 提刑按察司委官审断 袁州路 宜春县 朱千二 ,招伏不合在家写榜贴,谎称是 释迦老子 ,又号 白衣居士 ,诈称神降,妄言祸福,扇惑乡民,烧香请水。”

中丞

官名。即“大中丞”,见该条

中丞匿于溷藩。——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邦侯

指地方长官。 明 姚汝循 《郡斋咏怀》:“才不瘳民瘼,位固忝邦侯。”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三辅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 * 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蛮酋

蛮人的首领。《宋史·仁宗纪三》:“ 桂阳 蛮降,授蛮酋三人奉职。”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夫 楚庄 者,又蛮酋之雄耳。”

此辈

这类人

勿与此辈来往

生身

(1) 生育自己的

生身父母

(2) 出生

生身之地

丽法

施行法律。《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鞫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四》:“ 舜 之致戒,盖曰:……金以赎其可恕,眚灾而应赦,怙终而不改,则皆随其丽法者,加操纵焉。”

指落入法网;遭受刑罚。丽,通“ 罹 ”。《明史·汤和传》:“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姦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 和 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智慧

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不只是情感和愿望,智慧在决定这些重要问题时必然有其作用

奸凶

亦作“ 姦兇 ”。亦作“姧凶”。亦作“奸兇”。亦作“奸凶”。1.指奸诈凶恶的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庶竭駑钝,攘除姦凶。” 唐 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升俊良之滞淹,摧姦兇之炽盛。”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便合兴师进讨,以翦姧凶。” 宋 苏舜钦 《苦调》诗:“姦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 海上闲人 《上海罢市实录·粤侨学校学生联合分会宣言》:“比者 京 津 学子, 吴 楚 生徒,反 日 挥戈,抽刀断水,亟联团体,先扫奸兇。”

(2).奸诈凶恶。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河东 太守 董卓 慕其名,使兄遗 奂 ( 张奂 )縑百匹, 奂 不受,知 卓 有姦兇之心,遂与絶。”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江充 、 息夫躬 谗諂惑上,使祸延储后,毒及忠良。论其奸凶,过于 石显 远矣。而 固 ( 班固 )叙之,不列佞幸。” 明 李东阳 《书某节妇事》:“若稍露稜节,必不见释,身死无所惜,其何以洩忿鬱,而暴其姦凶。”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今 广先 等奸兇特甚,若不速诛,无以示警。” 曲波 《林海雪原》三五:“ 马希山 正说的得意洋洋,奸凶的眼睛向四下一望,不知又要说什么。”

见“ 姦凶 ”。

相仇

见“ 相讎 ”。

依乘

凭借。《新唐书·李靖李勣传赞》:“ 唐 兴,其名将曰 英 卫 ,擢皆罪亡之餘,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

土木

建筑工程,也指建筑方面的铺张浪费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幻怪

怪异。或指异人。《庄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王先谦 集解:“言彼期以异人之名闻於天下。” 明 吴承恩 《陌上佳人赋》:“纵復有一焉,必非凡品或幻怪而仙灵。”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奸臣

指弄权营私、残害忠良、不忠于君主的大臣

奸臣窃命。——《三国志·诸葛亮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