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黄不真原文
万物自全璧,蒙庄安可刘。月高松影细,风急雁行低。
谁把丹青入,难将竹帛题。
寒山应笑我,携手职云泥。
诗词问答
问:玄黄不真的作者是谁?答:释智愚
问:玄黄不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智愚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智愚名句大全
释智愚玄黄不真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全璧
比喻完整而无缺损的东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缘其书目,广求之,始为全璧,未可为此刻误也。”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蒙庄
指 庄周 。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彼 蒙庄 兮何人!予独累叹而长吟。”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七:“快哉《逍遥游》, 蒙庄 真达生。”参见“ 蒙吏 ”。
松影
松树的树阴。 唐 白居易 《桥亭卯饮》诗:“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 元 尹廷高 《翁村翠流阁》诗:“溪声晴亦雨,松影夏如秋。” 明 刘基 《题赵文敏公画松》诗:“倦眠松影下,百窍清凉入。”
雁行
(1) 飞雁的行列
(2) 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两骖雁行。——《诗·郑风·大叔于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 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晋书·王羲之传》
雁行有序。——丘迟《与陈伯之书》
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竹帛
(1).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2).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云泥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 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 唐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 ,始叹云泥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两三行字。写的是:屡访未晤,为悵!僕事,谅均洞鉴……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云泥两隐。”云泥两隐,指把受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都隐去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