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和气融融,日迟风软,艳阳物景相宜。园林铺秀,桃李正芳菲。
燕语莺声斗巧,黄金嫩、柳带低垂。
香风细,仙姿是日,分瑞向深闺。
神仪。
何秀发,温颜玉润,鹤态依稀。
志谦和慈惠,大善常持。
遐寿不须重祝,真元性、自有仙期。
俗缘断,人间梦觉,还去宴瑶池。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 平州节使完颜骠骑命作醮,索词》的作者是谁?答:王丹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丹桂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丹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融融
(1) 形容和乐愉快的样子
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2) 暖的或表明是暖的,尤指暖到一种温和舒适的程度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明亮的样子
迟风
缓慢之风。《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
艳阳
(1) 指春天明媚的风光
(2) 明亮的太阳,骄阳
物景
景物。 五代 王周 《过武宁县》诗:“行过 武寧县 ,初晴物景和。” 宋 梅尧臣 《答水丘》诗:“时雨乍晴,物景鲜丽。” 宋 楼钥 《王成之给事囿山堂》诗:“主人意轩豁,物景供旷快。”
相宜
合适,符合
在那个场合你说这样的话是不相宜的
园林
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燕语莺声
原指春日鸟儿欢叫的热闹场面。后用来比喻女子说话动听的声音
斗巧
亦作“鬭巧”。1.以智巧争胜。 宋 张先 《汉宫春·蜡梅》词:“何人鬭巧,运紫檀,翦出蜂房。”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讙謔跳踉、聘奇鬭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 茅盾 《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诗:“多少传神手,斗巧画红装。”
(2).引申为投机取巧。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给予文凭》:“文凭之给逐年加增,可见鬭巧趋利之人愈久愈多矣。”
(3).凑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可煞事有鬭巧,方纔开得舖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 郭排军 。”《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事有斗巧,物有故然,却来得迟些,都散了。”
(4).古代七夕宫廷游戏。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七夕, 徐婕妤 雕鏤菱藕,作奇花异草,攒于水晶盘中以进上。至定昏时,上自散置宫中几上,令宫人闇中摸取,以多寡精粗为胜负,谓之鬭巧,以为欢笑。”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柳带
(1).柳条。因其细长如带,故称。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红楼梦》第四八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乾。”
(2).相传 唐 时 洛 中名妓 柳枝娘 曾折柳结带赠 李商隐 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
低垂
低低地垂下来
杨柳低垂
香风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仙姿
(1).仙人的风姿。形容清雅秀逸的姿容。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 明 屠隆 《彩毫记·夫妻玩赏》:“佛果前身号 金粟 ,仙姿现世是 青莲 。”
(2).用以形容非凡的姿貌。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仙姿不受凡眼污,风敛天香瘴烟里。”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二:“但见那--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
深闺
旧指富贵人家的闺房
神仪
(1).指遣像;神像。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感容臺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仰神仪而邈絶,视区物而增阴。”
(2).神情仪表。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听 茂陵 之鐘鼓,抱 乔阳 之劒舄;虽髣髴於神仪,终 * 以号擗。”《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疎眉。”《北史·杨愔传》:“ 愔 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
(3).泛指状貌。 金 赵秉文 《谒北岳》诗:“四大神仪一,羣山 太茂 尊。”
秀发
(1).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宋 林逋 《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诗序:“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 元 许有壬 《寻梅》诗:“何以慰吾衰,梅花秀发时。”
(2).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今圣歷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公子秀发,何但做富家翁乎!”
(3).形容诗文书法俊逸不群。 唐 杜甫 《石砚》诗:“ 平公 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梦楼太守》:“其书亦天然秀发,得 松雪 、 华亭 用笔。”
(4).形容山势秀美挺拔。 宋 曾巩 《 * 山送南城尉罗君》诗:“爱此层崖峻壑之秀发,开轩把酒可緃观。” 宋 曾巩 《万山》诗:“ 万山 临 汉皋 ,峯岭颇秀发。”
温颜
(1).温和的面色。《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刘长卿 《送贾侍御克复后入京》诗:“温颜风霜霽,喜气烟尘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旭亭家书》:“恒以谦抑自居,虽僕夫媪妇,必接之以温颜。” 叶圣陶 《隔膜·阿菊》:“女教师温颜附合道,‘果然伊数得对。’”
(2).指慈母。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诗之一:“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宋 曾巩 《八月二十九日小饮》诗:“温颜几杖适,弱质衣冠恪。”
玉润
像宝玉一样润朗光滑
鹤态
形容仙姿。 前蜀 杜光庭 《紫霞洞修造毕告谢醮词》:“云旌羽斾,参差崖壁之中;鹤态神仪,罗列洞门之内。” 金 王丹桂 《满庭芳·平州节使完颜骠骑命作醮索词》词:“神仪。何秀发,温颜玉润,鹤态依稀。” 明 刘黄裳 《八仙图歌为何郎题》:“拍肩接手弄海日,龙情鹤态皆昂藏。”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谦和
谦逊易接近
慈惠
犹仁爱。《左传·成公十二年》:“於是乎有享宴之礼,享以训共俭,宴以示慈惠。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 汉 徐干 《中论·谴交》:“乡有大夫,必有聪明慈惠之人,使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皇太子某睿哲温文,宽和慈惠。”《西游记》第四七回:“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 柔石 《二月》一:“一副慈惠的微笑,在他两颊浮动着。”
遐寿
高龄;高寿。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唐 杨炯 《祭汾阴公文》:“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遐寿,中年殞卒。” 清 方文 《送李太虚先生还南昌》诗:“愿言享遐寿,著作垂芳徽。”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真元
(1).谓玄妙。 唐 应物 《题化城寺》诗:“偶与游人论法要,真元浩浩理无穷。”
(2).指人的元气。 唐 元稹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诗:“时物欣外奬,真元随内修。” 宋 苏辙 《病退》诗:“病根欲去真元在,昨夜梦游何有乡。”元,一本作“ 源 ”。《剪灯新话·牡丹灯记》:“今子与幽阴之魅同处而不知,邪秽之物共宿而不悟,一旦真元耗尽,灾眚来临,惜乎以青春之年,而遂为黄壤之客也,可不悲夫。”《再生缘》第五六回:“夜夜发烧无气力,朝朝减食损真元。”
(3).指本性。 清 洪昇 《长生殿·神诉》:“悔深顿令真元露,情坚鍊出金丹固。” 徐朔方 校注:“真元,本性。”
仙期
(1).成仙之期。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一旦前致辞,自云仙期迫……言毕依庭树,如烟去无跡。”
(2).仙逝之期。死期的婉辞。 宋 无名氏 《显仁皇后上仙发引·导引》词:“ 长乐 晚綵戏莱衣,奄忽梦报仙期。帝乡渺渺乘鸞去,啼红嬪御不胜悲。”
俗缘
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唐 许浑 《记梦》诗:“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宋 司马光 《寄清逸魏处士》诗:“徒嗟俗缘重,端使素心违。”《红楼梦》第一二○回:“ 宝玉 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 宝玉 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梦觉
(1).犹梦醒。《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元 张逊 《水调歌头》词:“漠漠梁间燕子,款款花边蝴蝶,梦觉却 并州 。” 明 李开先 《喻意》诗:“梦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热来尝。忽听鷄声惊梦觉,鼻内犹闻酒气香。”
(2).睡梦和醒来。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之十六:“梦觉小生死,生死大梦觉。”
还去
回去。《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至十日后,欲求还去。”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歌出国》:“举袂谢时人,得道且还去。”《南史·韦鼎传》:“又有人客游,通主家之妾,及其还去,妾盗珍物,於夜逃亡。”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