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关原文
那金钗儿重六钱半。
三折来该九贯五。
你从明朝打扮你儿夫。
你与我置一顶纱皂头巾。
截一幅大红裹肚。
与孩儿做一个单绢裤遮了身命。
做一个布上衣盖了皮肤。
搽旦云:您爷儿两个都有了也。怎么样打扮我咱。正末云:大嫂。唱:你买取一付蜡打成的铜钗子。
更和那金描来的枣木梳。
诗词问答
问:牧羊关的作者是谁?答:郑廷玉
问:牧羊关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牧羊关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郑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廷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后庭花 第二折
参考注释
金钗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 清 沉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六钱
见“ 六泉 ”。
三折
指三折笔。 唐太宗 《笔法诀》:“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圆法》:“上点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参见“ 三折笔 ”。
(1).多次受挫。《史记·魏世家》:“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唐 张说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诗:“志阐三折后,愁值二毛前。” 清 龚自珍 《知归子赞》:“於斯时也,猝焉而与其向者灵异智慧之心遇,遇而不逝,乃决定其心,盖三累三折之势,知有佛矣。”
(2).指路途多次转折。 南朝 梁 沉约 《白马篇》:“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
(3).指三折肱。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一:“百胜虑无敌,三折乃良医。” 宋 张耒 《赠无咎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医肱待三折,剑铁要百炼。”
明朝
〈方〉∶明天
打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你那身打扮可不能去赴宴会
儿夫
古代妇女自称其丈夫。 前蜀 魏承班 《满宫花》词:“梦中几度见儿夫,不忍駡伊薄倖。”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三折:“我这里猛然观,抬头覷,我道是谁家箇奸汉,却原来是应举的儿夫。”《 * 词话》第二一回:“是以瞒着儿夫,发心每逢夜於星月之下,祝赞三光,要祈保佑儿夫,早早回心,弃却繁华,齐心家事。”
皂头
旧时衙役的领班。《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头把 万中书 提了进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上任入署,遂命皂头选惯行刑皂隶八名,并毛头大板十片进验。”
一幅
(1).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后汉书·符融传》“幅巾奋褒” 唐 李贤 注:“幅巾者,以一幅之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贵者綾锦裙襦,上施锦一幅。” 宋 王安石 《陶缜菜示德逢》诗:“ 陶 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朱子语类》卷一○六:“只以一幅纸,截作三片。”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二:“在最近一期的黑板报中,针对矿山机关一些同志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刊出了一幅漫画。”
(2).表数量。用于景物。犹一片。 宋 陆游 《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诗:“接罗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鳧鷖轻。” 元 揭傒斯 《楚山秋晚》诗:“一幅秋光舒復卷,谁教尘土涴人衣。”
大红
即大功。丧服名。《史记·孝文本纪》:“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当言大功、小功布也。”
很红的颜色。《红楼梦》第三五回:“ 鶯儿 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 寳玉 道:‘大红的。’” 茹志鹃 《如愿》:“﹝ 何大妈 ﹞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
裹肚
(1). 宋 元 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又祖妣 楚国 郑 夫人 有先左丞遗衣一篋,袴有绣者,白地白绣,鹅黄地鹅黄绣,裹肚则紫地皁绣。祖妣云:‘当时士大夫皆然也。’”《元典章·工部三·役使》:“祗候不系只孙裹肚。”
(2).有花纹装饰的阔腰巾。又名围肚看带。《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适来郡王在轿里,看见令爱身上繫着一条绣裹肚。”
(3).兜肚。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延寿丹》:“捣为泥丸作弹子大,黄丹为衣,纸带子盛此药一丸,缝合著脐中,上用裹肚繫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问的人揭开长衣,露出那兜罗锦红裹肚来。”《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金孝 ﹞一日挑了油担出门,中途因里急,走上茅厠大解,拾得一个布裹肚,内有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
孩儿
(1)
(2) 长辈对下辈或上司对下属的通称
太尉不肯相见,只怕孩儿们惊了太尉。——《水浒传》
(3) 幼辈、属员或仆役的自称
孩儿领受爹娘慈旨,曰即离去。——宋·佚名《张协状元》
(4) 昵称之词
饯筵绿绕红围处,只这孩儿,泪垂垂。——宋· 郭应祥《采桑子·赠丽华》
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身命
(1).指生命。《汉书·郑崇传》:“臣愿以身命当国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驮那羯磔迦国》:“闻者怖骇,莫敢履户,谓是毒蛇之窟,恐丧身命。”《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足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2).指命运。 唐 韩愈 《赠族侄》诗:“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3).身分。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三折:“我则似那草店上相逢时那个身命,便和您叙交情,做咱那伴等。” 清 杨汝穀 《北行偶述》诗:“向北物价增,去乡身命贱。”
(4).下身,指男性 * 。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与孩儿做一箇单绢裤遮了身命,做一箇布上衣盖了皮肤。”
上衣
用于穿在上身的服装
皮肤
(1) 指身体的表面覆盖层,由复层鳞状上皮及毛发、汗腺和皮脂腺等构成,起保护、调节体温及排泄等作用
被晒黑的皮肤
(2) 比喻肤浅;浅近
皮肤之见
旦云
即朝云。 战国 楚怀王 尝游 高唐 ,梦一妇人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 洛浦 疑迴雪, 巫山 似旦云。” 唐 许敬宗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鉤。”
爷儿
长辈和晚辈男子的合称。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八回:“咱们爷儿似的,你有为难,咱全知道。”
两个
两个钱的省称。指一些钱财。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买牛记》:“最近大秋刚罢,组长估摸着今年虽说雨水缺,他组里大家的收成也都够七成,加上副业甚么的,他们四家还都积攒了两个,多少有点底垫了;于是他拿了个主意:想让大伙碰股买头牛。”
了也
宋 元 白话作品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啦”。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这是我的不是了也。”《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中:“此事泄漏了也。”《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子 在那里了也?”
怎么样
(1) 怎样
(2) ——用于否定句,代替不说出来的动作或情况,是委婉的说法
他的文章写得不怎么样
我咱
我,我自己。 宋 赵长卿 《蓦山溪·早春》词:“草木自敷荣,似人生、功名富贵。我咱諳分,随有亦随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兀的般言语,怎敢著我咱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思量都为我咱呵,肌肤消瘦,瘦得浑似削,百般医疗终难可。”
正末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大嫂
(1) 长兄之妻
(2) 丈夫称妻子
(3) 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买取
买。取,语助词。 唐 施肩吾 《少女词》之二:“同心带里脱金钱,买取头花翠羽连。” 宋 陆游 《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之七:“会当车载金钱去,买取春归亦足豪。”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偶然看见一迭《这样做》,便买取了一本。”
钗子
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枣木
(1).枣树。《新唐书·五行志二》:“八年六月庚寅,京师大风雨,毁屋飘瓦,人多压死者。丙申, 富平 大风,拔枣木千餘株。”
(2).指枣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 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卑唐》:“ 欧 、 虞 、 颜 、 柳 诸家碑,磨翻已坏,名虽尊 唐 ,实则尊翻变之枣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