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慢/喜迁莺

作者:张元干 朝代:宋代

喜迁莺慢/喜迁莺原文

雁塔题名,宝津朌宴,盛事簪绅常说。
文物昭融,圣代搜罗,千里争趋丹阙。
元侯劝驾,乡老献书,发轫龟前列。
山川秀,圜冠众多,无如闽越豪杰。
姓标红纸,帖报泥金,喜信归来俱捷。
骄马芦鞭醉垂,蓝绶吹雪。
芳月素娥情厚,桂华一任郎君折。
须满引,南台又是,合沙时节。

诗词问答

问:喜迁莺慢/喜迁莺的作者是谁?答:张元干
问:喜迁莺慢/喜迁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喜迁莺慢/喜迁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元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元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雁塔题名

唐 代故事。新科进士在 曲江 会宴后,常题名于 雁塔 。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慈恩 题名,起自 张莒 ,本於寺中閒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神龙 以来, 杏园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后因以“雁塔题名”指进士及第。《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第一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 雁塔 题名。”亦作“ 雁塔新题 ”。 宋 林光朝 《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 雁塔 新题墨未乾,去年灯火向秋阑。”参见“ 雁塔 ”。

盛事

大事

亚特兰大市的第26届奥运会是国际体育界盛事

簪绅

犹簪带。 唐 颜师古 《奉和正日临朝》:“肃肃皆鵷鷺,济济盛簪绅。” 宋 范仲淹 《祭韩少傅文》:“子孙詵詵,礼乐簪绅。” 明 张居正 《答陈节推书》:“凡在簪绅,举同欣庆。”

文物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昭融

(1).谓光大发扬。语出《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毛 传:“融,长。朗,明也。” 高亨 注:“融,长远。” 唐 韩愈 《河中府连理木颂》:“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 轩辕 铸镜 禹 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清 顾炎武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2).借指帝王的鉴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圣代

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熙光圣代,迈勋九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 周 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清 金农 《新编拙诗四卷手自抄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圣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体闢榛芜。”

搜罗

搜寻收集(到处录求(人或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搜罗人才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丹阙

(1).赤色的宫阙。 唐太宗 《秋月即目》诗:“爽气浮丹闕,秋光澹紫宫。”《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朝圣明主,望丹闕,步步泪,满衣襟。”

(2).借指皇帝所居的宫廷。 明  吕大器 《晚至阆州》诗:“一叶 嘉陵 下,冰心对緑漪。岂无丹闕恋,终抱白云思。”

元侯

(1).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 杜预 注:“元侯,牧伯。” 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 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

(2).指重臣大吏。 唐 羊士谔 《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 唐 杜牧 《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劝驾

劝人任职或做某事

乡老

(1).《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 郑玄 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 清 李惇 《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

(2).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 唐 卢纶 《送菊潭王明府》诗:“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设祭於享堂,哭泣甚哀,乡老、从人无不下泪。” 清 马建忠 《上李相伯言出洋工课书》:“罪名定於乡老,酷吏无所舞其文。”

献书

(1).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国语·周语上》:“瞽献曲,史献书。” 韦昭 注:“《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隋书·牛弘传》:“ 弘 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开献书之路。”《宋史·艺文志一》:“﹝ 高宗 ﹞乃建祕书省於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闕,屡优献书之赏。”

(2).指把自己著的书题献给别人。 钱锺书 《<围城>序》:“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

(3).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輳; 汉 来笔札,辞气纷紜。” 范文澜 注:“﹝献书﹞若 乐毅 《报燕惠书》…… 张仪 《与楚相书》皆是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闕,献书言计,率多空薄。”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献书謁皇帝,志已清风尘。”

发轫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 * ,长愿存心在 * 。”参见“ 发迹 ”。

前列

(1).先头部队。《左传·哀公二年》:“追 郑 师, 姚般 、 公孙林 殿而射,前列多死。”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 昭公 ( 蔡昭公 )去至 河 用事,曰:‘天下谁能伐 楚 乎?寡人愿为前列。’” 宋 曾巩 《节相制》:“宜悉意於壮猷,庶俾忠於前列。”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其曾经入武,具有军事上之知识者,即编为前列。”

(2).行列的前面。《礼记·礼器》:“龟为前列,先知也。” 孔颖达 疏:“此谓布庭实之时,龟在众物之前而为列先。”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上嘉其直,令依次第编排,而众人终不敢置之前列,仅缀甲末而已。”

(3).现亦比喻工作或事业中的带头的地位。 魏巍 《为 * 主义理想而斗争》:“几十年来,我国青年总是站在斗争的前列。”

(4).指前贤或祖先。《汉书·叙传上》:“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餘事耳。”《隶释·汉范式碑》:“煇名载藉,光颺前列。”

(5).陈列于前;排在前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吏惶遽不敢应。俄而犀簪已前列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甲辰科首题》:“若违式,即佳卷亦难前列。”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圜冠

儒者戴的圆形帽子。也叫鹬冠。《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屨者,知地形。”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鷸冠者,亦曰术氏冠,又曰圜冠。”参见“ 圆冠方领 ”。

众多

为数很多

人口众多

士卒众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无如

无可奈何

今天想回去,无如未买着票

闽越

(1).古族名。古代 越 人的一支。 秦 汉 时分布在今 福建 北部、 浙江 南部的部分地区。 秦 以其地为 闽中郡 。其首领 无诸 相传是 越王 勾践 的后裔, 汉 初受封为 闽越王 。治 东冶 (今 福州 )。后分为 繇 和 东越 两部。因以“闽越”指 福建 北部和 浙江 南部一带。《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移师东指, 闽越 相诛。” 刘良 注:“ 闽越 ,南夷国名也。相诛,谓自相诛杀而降也。”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 欧阳詹 世居 闽越 ,自 詹 已上,皆为 闽越 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 清 朱琦 《感事》诗:“飞帆扰 闽越 ,百口腾谤毁。”

(2). 闽越 、 南越 的并称。《文选·扬雄<长杨赋>》:“ 羌 戎 睚眥, 闽 越 相乱。” 李善 注引《汉书》:“ 武帝 建元 四年, 尉他 孙 胡 为 南城王 , 闽城王 郢 兴兵击 南越 边邑。”

豪杰

(1) 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2) 又

三老豪杰皆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安然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人中豪杰

(3) 倚仗权势横行一方的人

泥金

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

喜信

(1). 唐 代进士及第的家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喜信》:“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於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

(2).谓吉庆事情的先兆。《红楼梦》第八五回:“ 凤姐 道:‘这是喜信发动了。’”

(3).泛指使人高兴的消息。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四奶奶,再告诉你个喜信。”

(4).指怀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成亲了多时,也该有喜信,生小官人了。”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骄马

壮健的马。 宋 梅尧臣 《上马和公仪》:“烟火千门晓欲开,五花骄马肯徘徊。”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生憎圉人控骄马,絶爱牧儿飘纸鳶。” 闻一多 《红烛·晴朝》:“栗色汽车像匹骄马,休息在老绿阴中。”

蓝绶

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丝带的不同颜色,标识官吏的身份和等级。蓝绶表示等级较低的官吏。 五代 齐己 《送司空学士》诗:“蓝綬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 宋 苏舜钦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诗:“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綬还乡亦可夸。”

素娥

(1). 嫦娥 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 素娥 於后庭。” 李周翰 注:“ 常娥 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 素娥 。” 唐 李商隐 《霜月》诗:“ 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 《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 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 《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诗:“窗外 素娥 窗内客,分明各自梦 巫阳 。”

(2).白衣美女。指月宫仙女。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见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往来舞笑于 广陵 大桂树之下。”

情厚

要好,交谊深。《说唐》第四七回:“ 茂公 道:‘臣闻此处有一隐士,名唤 乔公山 ,与 尉迟恭 十分情厚。’”

桂华

见“ 桂花 ”。

一任

(1).担任官职期满为一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宋史·孝宗纪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实歷知县一任,方许关升,著为定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小生今上朝取应去。”

(2).听凭。 唐 杜甫 《鸥》诗:“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仇兆鳌 注引 罗大经 云:“虽风雪凌厉,亦不暇顾。”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飞柳絮;儘着你满地落风尘。”《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两家合成一家、一举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调度,更不过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这种东西,我本无用,她也无用,一任 罗太太 抛入字纸篓去罢!”

郎君

(1) 妻对夫的称呼

(2) 对官吏、富家子弟的通称

(3) 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若擒住这披发郎君回帐中去快乐,煞胜似郎主分茅裂土。——《禅真后记》

(4) 称嫖客

我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浪子班头。——元·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5) 岳父称女婿

休怪咱波女婿郎君。——元·佚名《村乐堂》

满引

斟满饮尽。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蠙 知之,挈酒一壶,谓 鐸 曰:‘公将登庸矣,吾恐不可及也!愿先事少接左右。’ 鐸 妻疑置酖,使婢言之。 蠙 惊曰:‘吾岂酖者!’即命大白,满引而去。”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斟佳醖且深杯满引,醉倚营门,高歌击剑动星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七年》:“酒数行,至堂中路石桥少憩,帝捧觴,太上、 寿皇 皆釂饮,帝亦满引。”

南台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