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闻道还沂上,因声寄洛滨。别时花欲尽,归处酒应春。
聚散同行客,悲欢属故人。
少年追乐地,遥赠一沾巾。
诗词问答
问:《春晚送瑕丘田少府还任,因寄洛中镜上人》的作者是谁?答:苏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苏颋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3_34
参考注释
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因声
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 仇兆鳌 注:“因声,犹云寄语。”
时花
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 宋 梅尧臣 《乞巧赋》:“列时花与美果,祈织女而丁寧。”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落梅山房 ﹞外为园,古木时花,牡丹最盛。”
归处
归依。《诗·曹风·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郑玄 笺:“归,依归。”
归依之处。 唐 白居易 《重题》诗之三:“心泰身寧是归处,故乡何独在 长安 !”
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同行
(1) 同路
携手同行
(2) 联合行动
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悲欢
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 *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 唐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 孟光 ,十年辛苦伴沧浪。”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乐地
快乐的境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平子 、 胡毋彦国 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 乐广 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唐 司空图 《长安赠王注》诗:“乐地留高趣,权门让后生。”
一沾
谓一经登第。古人称受皇恩为沾恩,登第亦为“受恩”,故云。 唐 吕温 《及第后答潼关主人》诗:“一沾太常第,十过 潼关 门。”
诗词推荐
【仙吕】点绛唇_咏教习鼓诉
孙叔顺〔元代〕咏教习鼓诉冤每日学按龙韬,演习虎略。初开教,若论功劳,则俺先来到。【混江龙】助威声号,将我先鸣三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