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北山顺法师二首

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代

寄北山顺法师二首原文

十年闻问不逢人,一面相逢过所闻。
高士不应轻俗士,欲将污脚上垂云。

诗词问答

问:寄北山顺法师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寄北山顺法师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陈师道寄北山顺法师二首书法欣赏

陈师道寄北山顺法师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寄北山顺法师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闻问

(1).通音问,通消息。《宋书·张敷传》:“ 琅邪 颜延之 书弔 茂度 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 宗望 自 河北 趋 汴 ,久不闻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闻问。”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 子逸 、 明卿 、 子端 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

(2).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

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 会稽 太守。数年,不闻问。” 颜师古 注:“无善声。”

一面

(1) 物体的一个表面

(2) 方面

(3) 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他一面跑,一面喊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过所

古代过关津时所用的凭证,犹近代的通行证。《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 汉 郑玄 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户曹司户参军事,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邠 ( 杨邠 )又奏:‘行道往来者,皆给过所。’” 胡三省 注:“盛 唐 之制,天下关二十六,度关者从司门郎中给过所,犹 汉 时度关用传也。 宋白 曰:古书之帛谓繻,刻本为契,二物通谓过所也。”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过所》:“过所者,今之行路文引也。”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俗士

(1).庸俗不高尚的人。《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羣论》。时之览者,以为‘ 仲尼 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请迴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南史·循吏传·何远》:“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2).见识浅陋的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记砚》:“或疑是 浑州 吕老 所作,而研首无‘吕’字,其製巧妙,非俗士所能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对楚王问》,自辩所以不见誉于士民众庶之故,先征歌曲,次引鲸凤,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唐 韩愈 《别盈上人》诗:“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脚上

方言。犹言角落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接着那两个和尚把行李等件送了进来,堆在西间炕上。当家的和尚吩咐説:‘那脚上的两个伙计,你们招呼罢!’”

垂云

低垂的云彩。亦指云彩低垂。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远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晋 潘岳 《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泉涓涓而吐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