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枢密相公楼仲晖归田

作者:周因 朝代:宋代

送枢密相公楼仲晖归田原文

云水茫茫惨别情,悲风吹树作离声。
酒倾银斚临江浒,潮落沙汀带月明。
千里绿烟芳草合,一天□雨落花轻。
老予对景成三叹,不觉潸然泪雨倾。

诗词问答

问:送枢密相公楼仲晖归田的作者是谁?答:周因
问:送枢密相公楼仲晖归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云水

(1).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瀧水 ,又与 云水 合。”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别情

(1).离别的情思。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蜀 韦庄 《东阳赠别》诗:“无限别情言不得,回看谿柳恨依依。”《诗刊》1978年第2期:“ 大虎 进山建水库, 秀梅 赴约来送行。柳荫下,诉别情。”

(2).另外的因由。越剧《庵堂认母》:“想必是娘不认母有别情。”

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离声

别离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芳草 灞陵 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 明 皇甫冲 《于岩石山眺东西两湖》诗:“檣乌有离声,磯鸥无并翼。”

江浒

江边。《三国志·吴志·张温传》:“ 吴 国勤任旅力,清澄 江 滸,愿与有道平一宇内。” 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西临江滸,北旁郊邑。” 明 俞国贤 《归来》诗:“销尽雄心卸铁衣,扁舟江滸澹然归。”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王国良 ﹞至江干为渡船所苦,遂露宿江滸,平明始得渡归。”

沙汀

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鬱春华於石岸,赩夏彩於沙汀。” 宋 陆游 《小舟》诗:“云气分山迭,沙汀蹙浪痕。” 清 沉树本 《浴象行》:“鼓声初歇人语寂,并立沙汀卸羈绊。” 张资平 《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一:“八分满的月轮,跑出松林上面来了。她照在沿海岸线一带沙汀上,和雪一样的白。”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一天

(1) 一昼夜

(2) 二十四小时

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班

(3) 有一天,有朝一日

一天,老李谈起他参加红军的经过

(4) 〈方〉∶一个白天

忙碌了一天

(5) 〈方〉∶一天到晚

对景

(1).对着眼前景物。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游西园》诗:“对景怕看红日暮,临池羞照白头新。”

(2).比喻两相符合;对路。《红楼梦》第三三回:“ 袭人 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大家説这戏唱得对景。”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潸然

流泪的样子

不觉潸然泪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