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罗浮山道者二首

作者:黄滔 朝代:唐代

寄罗浮山道者二首原文

天际双山压海濆,天漫绝顶海漫根。
时闻雷雨惊樵客,长有龙蛇护洞门。
泉石暮含朱槿昼,烟霞冬闭木绵温。
林间学道如容我,今便辞他宠辱喧。
有人曾见洞中仙,才到人间便越年。
金鼎药成龙入海,玉函书发鹤归天。
楼开石脉千寻直,山拆鳌鳞一半膻。
谁到月明朝礼处,翠岩深锁荔枝烟。

诗词问答

问:寄罗浮山道者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黄滔
问:寄罗浮山道者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罗浮山道者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黄滔的名句有哪些?答:黄滔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05-11

参考注释

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绝顶

(1) 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聪明绝顶

(2) 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绝顶的漂亮

海漫

紧接在护坦下游防止河床被冲刷的设施。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山既长,砖石之砌其上者渐次迸开,海漫裂缝,雨水浸入,无不坍塌。”

闻雷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裴松之 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 备 因谓 操 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勉从虎穴暂趋身,説破英雄惊 *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樵客

出门采薪的人。 南朝 梁 王僧孺 《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 唐 刘威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 明 张居正 《拟咏四时山水花木翎毛画·春》:“山锁 秦 人里,烟迷樵客津。”

龙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泉石

指山水。《梁书·徐摛传》:“﹝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杨万里 《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朱槿

落叶灌木,叶阔卵形,花红、白色。为著名观赏植物。又名“佛桑”、“扶桑”、“赤槿”、“日及”。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朱槿》:“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中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出 高凉郡 。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唐 王维 《瓜园诗》:“黄鸝囀深木,朱槿照中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 高方 ,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濇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木绵

见“ 木棉 ”。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便辞

犹言花言巧语。《隋书·经籍志三》:“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於贼害忠信,覆邦乱家。”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中》:“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説,破坏形体。” 章炳麟 《秦献记》:“故夫滑稽便辞而不可轨法者,则六国诸子是也。”

宠辱

荣宠与耻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洞中仙

即洞仙歌。详“ 洞仙歌 ”。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金鼎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沉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成龙

(1).科举及第。 严复 《救亡决论》:“千万旅进,人皆鎩羽,我独成龙,是冥冥中之鬼神,又许我为儒也。”

(2).比喻成为出人头地的人。 西戎 《纠纷》:“可惜没有那么高的梯子,看你们能成龙变凤!”如:望子成龙。

函书

书信。《三国志·吴志·张温传》:“谨奉所齎函书一封。” 宋 陆游 《答吴提宫启》:“伏蒙讲修拜礼,惠示函书,温乎其容若加亲,粲然有文以相接。” 明 李东阳 《进<大明会典>礼毕有述》诗:“启龠纳青简,函书献紫宸。”

鹤归

指 丁令威 化鹤归 辽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石脉

亦作“ 石脉 ”。1.山石的脉络纹理。 唐 韦应物 《龙门游眺》诗:“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霜。” 宋 范成大 《桂海金石志》:“余游洞亲访之,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牀如玉雪,石液融结所为也。” 清 吴伟业 《张南垣传》:“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为狮蹲,为兽攫。”

(2).石隙。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唐 李贺 《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3).石中所生之丝状物。性坚韧,可为布。亦称“ 石麻 ”。《洞冥记》:“石脉出 晡东国 ,细如丝,可縋万斤,生石里,破石而后得。此脉縈绪如麻紵也,亦名石麻。”

见“ 石脉 ”。

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于干旱,一半由于虫灾

到月

(1).直达天上。喻高。 唐 刘昭禹 《冬日暮国清寺留题》诗:“高鐘疑到月,远烧欲连星。”

(2).谓怀孕足月。 刘绍棠 《青枝绿叶》七:“ 永春嫂 拖着快到月的重身子。”

朝礼

(1).参拜;朝拜。《国语·越语下》:“王命工以良金写 范蠡 之状,而朝礼之。”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今则将行朝礼,爰申宠命,可授银青光禄大夫,赐号 通玄先生 。”《西游记》第四回:“ 悟空 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 金星 启奏。”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庄子 ﹞又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2).调习,训练。朝,通“ 调 ”。《荀子·哀公》:“今 东野毕 之驭,上车执轡,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上句言驭之习,下句言马之习也。朝,与‘调’古字通……此言马之驰骤皆调习也。”

荔枝

一种常绿乔木( Litchi chinensis ),偶数羽状复叶,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果实熟时紫红色,果味甘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特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