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
拼音:zhǐ ,注音:ㄓˇ ㄑㄧˊ ,部首:礻,笔画:8
五笔:PYQA,五笔98:PYQA,
统一码:7947 ,郑码:WSRH,仓颉码:IFHVP,四角码:32240
康熙字典笔画:祇:9; 分解查字:礻氏(shishi),笔顺,捺折竖捺撇折横折,

康熙字典【午集下】【示字部】祇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岐。同示,地神。
【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又安也。
【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又大也。
【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
【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適也,但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𠀤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
【玉篇】秖,竹尸切。
【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又通作圻。
【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
【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祇在《康熙字典》第840页 第8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祇康熙字典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在线康熙字典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