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康熙字典【丑集上】【口字部】吴
俗吳字。
【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
【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
【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𡗿𡗾【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吾。國名。
【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
【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又【說文】郡也。
【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
【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
【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又【齊語】西服㳅沙西吳。
【註】雍州之地。又天吳,水神也。
【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又【說文】姓也。
【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又【方言】大也。
【說文】大言也。
【詩·周頌】不吳不敖。
【傳】吳,譁也。又【魯頌】不吳不揚。
【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
【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又【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
【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又與娛通。
【詩·周頌】不吳不敖。
【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
【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
【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𡗿𡗾【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吾。國名。
【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
【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又【說文】郡也。
【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
【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
【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又【齊語】西服㳅沙西吳。
【註】雍州之地。又天吳,水神也。
【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又【說文】姓也。
【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又【方言】大也。
【說文】大言也。
【詩·周頌】不吳不敖。
【傳】吳,譁也。又【魯頌】不吳不揚。
【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
【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又【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
【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又與娛通。
【詩·周頌】不吳不敖。
【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吴在《康熙字典》第179页 第7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吴康熙字典
公众号
赞
纠错
猜你喜欢
汇康熙字典解释
胡罪切戸賄切乎罪切,
稺康熙字典解释
直利切直意切,音治。
佑康熙字典解释
云九切,音有。佐助也
䁱康熙字典解释
烏侯切,音歐。深目貌
聻康熙字典解释
乃里切,音伱。指物貌
皆康熙字典解释
古諧切居諧切,音街。
之康熙字典解释
㞢止而切眞而切,音枝
痴康熙字典解释
丑之切抽知切,音螭。
含康熙字典解释
胡男切,音涵。嗛也。
剴康熙字典解释
古哀切柯開切,音該。
俭康熙字典解释
𠈏巨險切,箝上聲。約
喆康熙字典解释
同哲。聖喆之治。詳求
𣁦康熙字典解释
音槃。
妣康熙字典解释
𤰞履切補履切,音比。
㧾康熙字典解释
苦骨切,音窟。擊也。
䝞康熙字典解释
東海有神,人面鳥身,
岂康熙字典解释
袪俙切去幾切,音䔇。
瘥康熙字典解释
才他切才何切,坐平聲
枖康熙字典解释
於喬切伊堯切,音妖。
頳康熙字典解释
丑盈切,音檉。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