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中人
历史典故
芦中人怎么写好看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者再,子胥乃出芦而应。”
伍子胥逃离楚国时,在十分危急的情势下,幸亏有一渔父把他渡过江。渔父知其为逃亡之人,回家为他去取饭食,子胥恐有诈,故藏匿于深苇之中。渔父取饭食回来,不见其人,意想必藏于芦中,故呼“芦中人”。后因用为逃亡藏匿者之典。
清.薛旦《芦中人》一剧,即演此事。
词语分解
- 芦中人的解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楚 之亡臣 伍子胥 奔 吴 ,至 江 ,渔夫渡之。见 子胥 有饥色,曰:‘为子取餉。’渔夫去后, 子胥 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 伍子胥 。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集>序:“﹝ 罗生 ﹞困顿颠躓,亦无以异乎芦中人。”
- 人的字典解释 人 rén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历史典故推荐:眼不转睛
同“目不转睛”。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四:“只有一只老白猫坐在地板上,冷冷的嘲笑的神态,眼不转睛的望着我。” 见“目不转睛”。萧军第三代:“杨三痴迷地~地望着金英那为了用力轻轻抽动着的背影。”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芦中人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