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书燕说
历史典故
郢书燕说怎么写好看
比喻以讹传讹,亦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楚国郢都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因为时值晚上,灯光不亮,就对拿蜡烛的人说,举蜡烛。嘴里说着,无意中连“举烛”二字也写到信上。燕相国读后十分高兴。他说,举烛是崇尚光明的意思。所谓崇尚光明,就是要选贤任能。因而将这些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下令在全国推行,果然将燕国治理好了。韩非子认为,虽说是国家赖此而治,但这并不是郢人写信时的原意。现在的学者研究先贤著作,使用的就是郢书燕说式的方法啊!
【出典】: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例句】:
明·杨慎《升庵诗话》:“子美诗句(汝与东山李白好),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流俗不知妄改。近世作《大明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类,而引杜诗为证,近于郢书燕说矣。”
主谓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燕,古国名,这里指燕相。郢地人信中的误写,燕国人却为之作了解释。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自会征经引史,亦不无郢书燕说之误,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贬义。用于比喻,对前人或他人著作的曲解。→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望文生义 象文生义 以讹传讹 ↔丝毫不爽
词语分解
- 郢书的解释 郢 人夜书 燕 相国书,火不明,谓持烛者云:“举烛”,因误将“举烛”书入。后因以“郢书”指讹误的书信。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燕 相説 郢 书, 越 人戴章甫,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参见“ 郢书燕説 ”。
- 燕说的解释 指穿凿附会之说。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 人有遗 燕 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 相国受书而説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 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又:“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故先王有 郢 书,而后世多 燕 説。” 梁启雄 解引 蒲阪圆 曰:“世儒见古人过誉失实之事,强为
历史典故推荐:尖酸克薄
见“尖酸刻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精明强干同~,外面看着不差什么,骨子里面是截然两路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郢书燕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