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历史典故

    形容对方的阴谋、野心人人都很清楚。后来人们也单用“司马昭之心”表示人所共知的意向或野心。马昭(211-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之子,继承其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国政。高贵乡公曹髦于露五年(公元260年)任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曹髦眼看威权日去,不胜愤慨,便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人人都很清楚。我不能坐受其辱,今日当与你们一起讨伐他。”众人惧怕司马昭权势,不肯跟从。曹髦亲数百名僮仆冲出宫门,为司马昭部下所杀。

【出典】:

    《三国志·书·高贵乡公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4第144页:“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例句】: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俄国人的阴谋辣手,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毛泽东《向6*6*的十点要求》:“假统一之名,行独霸之实。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主谓 险恶的用心,已经人所共知。语出《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毛6*6*东《向国6*6*党的十点要求》:“弃团结之义,肇分裂之端,司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贬义。多用于描写险恶之心。→昭然若揭 ↔知人知面不知心神不知鬼不觉。也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省作“司马昭之心”。

词语分解

  • 司马的解释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 ∶姓

历史典故推荐:咏谢雪

谓赋诗咏雪。清张问陶东阿道中咏柳絮: “娇女同来吟谢雪,征衣此去问吴棉。” 参见:○谢家咏雪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