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乘舟
历史典故
范蠡乘舟怎么写好看
典事最早见于《国语.越语下》:“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尽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还反(返)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越王勾践为人,鹰视狼步,心地残忍,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与其同安乐。范蠡知其为人,故功成身退,泛舟于五湖之上。
后世诗词中常用这个典故表达去国出走,放浪江湖的想望,有时也用以凭吊越时旧迹抒写诗人的感慨情怀。
唐.胡曾《咏史.五湖》诗:“东上高山望五湖,雪涛烟浪起天隅。不知范蠡乘舟后,更有功臣继踵无?”
词语分解
- 范蠡的解释 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他与文种协助勾践着手重建国家。经过长期准备,逐步为灭吴作好准备。前484年,吴王已杀谋臣伍子胥,勾践欲发兵攻吴,为他劝止。次年,吴王夫差率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国争霸,只留老弱残兵与太子在国看守,他认为是进攻吴国良机,便与勾践率师伐吴,大获全胜。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爱
- 舟的解释 舟 zhōu 船:舟辑
历史典故推荐:大得人心
人心:即民心。指受到大众的热烈拥护。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人民日报1982年9月30日第1版标题:“叶委员长提出的九条方针政策大得人心。”另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范蠡乘舟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