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损
历史典故
三损怎么写好看
历史词典解释
借指对朋友有害之人。《后汉书·冯衍传下》: “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参见:○三益
词语分解
- 三损的解释 指具有便辟、善柔、便佞三种习性的人。与这三种人交友,有损无益,故称三损。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邢昺 疏:“便
- 三的字典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损的字典解释 损 (損) ǔ 减少:损失。损耗。损益。增损。亏损。损兵折将。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破损。易损。 使蒙受害处:损害。满招损,谦受益。 用刻薄的话挖苦人:损人。 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 益增
历史典故推荐:不食武昌鱼
《三国志.陆凯传》载:三国 吴嗣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后用为怀恋故土的典故。明 何景明《送卫进士推武昌》诗:“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三损历史



猜你喜欢
观音关的历史解释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邢产的历史解释
北魏河间鄚人,字神宝郁 (鬱) 孤台 (臺)的历史解释
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北隅薛安都的历史解释
南北朝时汾阴今山西万捐躯报国的历史解释
捐献身躯,报效国家。检校工部尚书的历史解释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随驾隐士的历史解释
指虽然隐居但却有意于郁 (鬰) 州的历史解释
隋大业二年改尹州置,李轶的历史解释
新莽末南阳宛今河南南府儒学教授的历史解释
学官名。金始置府学教汪徽的历史解释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仲赵子偁的历史解释
生卒秦王德芳后裔,高史集的历史解释
书名。又译集史。伊利?僮尸逐侯鞮单于的历史解释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名熊经鸟引的历史解释
同熊经鸟申。元耶律楚鹤发童颜的历史解释
白鹤样的头发,孩童般松椿的历史解释
源见椿年。松椿皆长寿北齐孝昭帝的历史解释
即高演。北齐皇帝。公临蒸县的历史解释
即临烝县。治所在今湖飞鸟依人的历史解释
依,依恋。比喻亲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