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
历史典故
犯而不校怎么写好看
《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犯,冒犯。校,计较。这段话的意思是:曾子说:“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知的人;自己实有所得,也看作虚无没有得到什么;别人冒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一个朋友,曾在这些方面努力修养自己。”只有虚怀若谷具有很高修养而专心追求义理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晋书.潘尼传》:“知争竞之遘灾也,故犯而不校。”
联合 被人触犯却不加计较。语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歧路灯》:“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归。”※校,不读作xiào。△描写人心胸开阔,不与人计较。→逆来顺受 唾面自干 ↔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不平则鸣针锋相对。也作“犯而勿校”、“犯之不校”。
词语分解
- 犯的解释 犯 fàn 抵触,违反:犯规
- 不校的解释 不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邢昺 疏:“校,报也。”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诗:“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 章炳麟 蕲黄母铭:“母一意教 侃 ( 黄侃 ),忍訽不校。”
历史典故推荐:柳宗元窜三苗
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柳宗元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犯而不校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