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典故
《孙子.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立:处。善于作战的人,能够一直处于不败的境地,并不失时机地打败敌人。后因以“立于不败之地”形容长胜不败。宋辛弃疾《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古之为兵者,谓其势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系其身则首尾俱应,然后其兵立于不败之地。”
述宾 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语出《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褒义。多用于军事、政治斗争方面。→百战百胜百战不殆 战无不胜 ↔一败涂地 一败如水 兵败如山倒
历史典故推荐:弄口鸣舌
鸣:发声。玩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搬弄是非。南朝梁.任防奏弹范缜:“曲学𫎭闻,未知去代。弄口鸣舌,只足饰非。” 并列 鸣,发声。耍弄口舌。巧言辩饰,或搬弄是非。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曲学謏闻,未知去代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立于不败之地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