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反璞
历史典故
归真反璞怎么写好看
去其外饰,还其本真。《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亦作“归真反朴”。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见“返朴归真”。《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词语分解
- 归真的解释 1.还其本来的状态。 汉 班固 东都赋:“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南朝 梁 谢镇之 重与顾道士书:“灭俗归真,必反其俗。” 唐 刘长卿 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作范宫闈睦,归真道艺超。”2.佛教语。谓死。后泛称人的死亡。释氏要览·送终·初亡:“释氏死谓涅盘、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 唐 杨炯 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归真。” 宋 苏
- 反璞的解释 亦作“ 反朴 ”。亦作“ 反朴 ”。谓还其原始的淳朴状态。璞,未琢的玉。战国策·齐策四:“ 斶 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梁书·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鲁迅 坟·春末闲谈:“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
历史典故推荐:碎首糜躯
汉.蔡邕让尚书乞民闲冗表:“三月之中,充历三台,光荣昭显,非臣愚蔽不才所当盗窃,非臣碎首糜躯所能补报”。碎首:头颅粉碎;糜躯;身躯糜泥。意谓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此多系旧时臣下报效君主时所用之语,表示臣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归真反璞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