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之言
历史典故
刍荛之言怎么写好看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刍荛(音chú ráo)割草打柴的人。“刍荛之言”,即草野之人的言论,多用作谦词。亦省作“刍言”或“刍议”。
宋.李清照《上工部尚书胡公》诗:“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偏正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山野老百姓的言论。也谦称己见。语本《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东周列国志》36回:“刍荛之言,圣人择焉。主公新立,正宜捐弃小忿,广纳忠告。”△多用于言论方面。也作“刍荛之见”。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苜蓿先生
指生活清苦的教官。明朱舜水与孙男毓仁书: “每年两次到崎省钱,一次费银五十两,二次共一百两。苜蓿先生之俸尽于此矣。” 参见:○苜蓿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刍荛之言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