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肤受
历史典故
末学肤受怎么写好看
谓治学不求根本,所获甚为肤浅。《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薛综注:“末学,谓不经根本;肤受,谓皮肤之不经于心胸。”宋.胡宿《辞免翰林侍读学士表》:“如臣者,末学肤受,一介野生。”明.田汝成《重刻文选序》:“迩来更有《文选》增定、广《文选》诸篇自附于统,弥缝其阙而匡救其谬,殆为末学肤受,不知而作。”
并列 末学,无本之学。肤受,钻研不深,仅及皮毛。比喻钻研不深,学识肤浅。多用作谦词。语出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唐·颜师古《汉书叙列》:“古今异言,方俗殊语,末学肤受,或未能通。”△贬义。多用于学识方面。→孤陋寡闻 ↔炉火纯青 登峰造极。也作“末学陋识”、“肤浅末学”。
词语分解
- 末学的解释 1.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庄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详在於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成玄英 疏:“先,本也。五末之学,中古有之,事涉浇伪,终非根本也。” 汉
- 肤受的解释 1.见“ 肤受之愬 ”。2.比喻浅薄,造诣不深。文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薛综 注:“肤受,谓皮肤之不经於心胸。”
历史典故推荐:泓峥萧瑟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清 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洪朋洪刍洪炎:“写韵亭诗泓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末学肤受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