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县
历史地名
伊阙县怎么写好看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城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村。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洛州。北宋熙宁三年(1070)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城县置,治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以伊阙山为名。属洛州,后属河南郡。北宋属河南府,熙宁五年(1072年)废。隋大业二年(606年),炀帝由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北回,经此县入东京(今河南洛阳市)。
词语分解
- 伊阙的解释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 。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侵 郑 ,围 虫牢 ,报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
- 县的字典解释 县 (縣) xiàn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历史地名推荐:闷那克尼儿山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之纳木那尼峰。清一统志·西藏:闷那克尼儿山“在达克喇城东北二百五十里。与狼千喀巴布山相连。山亦高大,临马品木达喇池西岸”。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伊阙县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