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
历史官职
诸侯怎么写好看
历史词典解释
①西周时各级封国国君统称。《令方彝铭》:“众诸候: 侯、田(甸)、男。”②春秋以后专指封国国君。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为封国最高统治者,掌握一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大权。并按时向周天子交纳贡赋和朝见述职。《国语 ·周语上》:“诸候春秋受职于王以临其民。”
商周等朝天子所封各国的国君。虽等级不同,但都称诸侯。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服从周天子的政令,向天子朝贡、述职、出兵、服役等;后来,天子不但不能控制诸侯,甚至被诸侯所灭。汉代分王、侯两级,诸侯不能自掌其国之政,由皇帝派“相”掌管,诸侯只食其封国之税收;但也有自己的官员。《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史记》中,有《诸侯王年表》。
词语分解
- 诸侯的解释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详细解释.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
- 诸的字典解释 诸 (諸) ū 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犹“之”:“能事诸乎?”。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姓。
- 侯的字典解释 侯 ó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姓。 侯 ò 〔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历史官职推荐:六傅
官名,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少保。古有太傅少傅,汉朝沿置,总领东宫官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晋末年始置六傅,通省尚书事,亦通阅詹事文书等。北魏、北齐、隋、唐皆置。《隋书·百官志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诸侯历史



猜你喜欢
虎变龙蒸的历史解释
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厉威将军的历史解释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一天好事的历史解释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漹水的历史解释
亦作鄢水。即今湖北西周栩的历史解释
后汉人。为东平宪王刘陈琰的历史解释
字伯玉,澶州临河今河勤能补拙的历史解释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成真得兔忘蹄的历史解释
同得鱼忘荃。宋姜夔白溺心灭质的历史解释
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林北县的历史解释
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耿昭忠的历史解释
生卒继茂第二子。顺治山南县的历史解释
西汉置,属珠崖郡。治修 (脩) 武的历史解释
战国赵邑。即今河南获广益纱厂的历史解释
商办企业。清光绪三十兰口的历史解释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历史解释
同卧榻之侧,岂容鼾睡张岐的历史解释
宋建州崇安人,字邠卿焦竑的历史解释
生卒字弱侯,江宁今属崔玄亮的历史解释
生卒唐磁州昭义人,字王士俊的历史解释
生卒字灼三。平越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