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润文使
历史官职
官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982)译经院建成,中设润文堂,以大臣为译经润文官,润色所译经文。真宗天禧五年 (1021),以宰相为译经润文使。仁宗天圣三年 (1025),又以宰相充任。后皆由宰相兼领,但在麻制中不入衔。庆历三年 (1043),始令于麻制中入衔。神宗元丰五年 (1082) 罢。
官名。宋太平兴国中,置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聘请梵学僧人翻译新经,以大臣为译经润文官,对所译经文进行润色。天禧中开始以宰相丁谓为译制润文使,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又以宰相王钦若为之。此后例以宰相领此使,惟任命宰相的制书中不列此种兼衔,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后始列此衔。
词语分解
- 译经的解释 翻译经典。多指翻译佛经。 唐 曹松 宿溪僧院诗:“ 嵩阳 大石室,何日译经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译经:“ 汉 自 永平 后, 摩腾 首译四十二章经,歷 魏 、 晋 、 南北朝 皆有翻经馆, 唐 置译经润美之官。”
- 润文使的解释 即润文官。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国朝故事,诞圣节前两月,译经院开堂,宰相领润文使、参知政事一员同润文。”亦省作“ 润文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天禧 中,宰相 丁晋公 始为使。 天圣 三年……又以参政、枢密为润文,其事寝重。”参见“ 润文官 ”。
历史官职推荐:参谋本部
官署名。民国设置,起初直属大总统,后属国民政府,掌管国防和用兵等事,并统辖全国各军参谋人员、海陆空军大学、测量总局、驻外武官等。长官称总长、次长。参谋本部下设各厅,分掌职务。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译经润文使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