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
历史官职
六部怎么写好看
历史词典解释
隋唐以后对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总称。隋朝始设。初称吏、礼、兵、都官、度支、工,寻改都官为刑部、度支为民部。唐高宗登基(649),改民部为户部。秦汉时,九卿分掌中央行政事务。魏晋以后,由尚书分曹治事。至隋,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中唐至五代,六部权力削弱,形同虚设。北宋前期,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六部所掌事务甚少,各部正官除特旨供职者外,余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六部复行其本职。西夏、辽、金各朝均仿汉制置六部。元朝以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初沿元制,洪武十三年(1380)罢宰相,废中书省,析其政归六部。至此,六部各自独立,直接听命于皇帝,地位更崇。清沿明制。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增设外务部,班列各部上。三十二年,改户部为度支部,兵部为陆军部,刑部为法部,又增设农工商部(工部并入)、民政部、学部等,六部之称遂废。
隋置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见《隋书·百官下·尚书省》。唐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也属尚书省。见《新唐书·百官一·尚书省》。其后历代沿置。见《宋史·职官三》、《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一》、《明史·职官一》、《清史稿·职官一》。
词语分解
- 六部的解释 隋 唐 至 清 ,中央行政机构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秦 汉 之中央行政为九卿所分掌。 魏 晋 以后,由尚书分曹治事,曹便渐变为后来的部。 隋 初于尚书省立吏、祠、度支、左户、都官、五兵
- 六的字典解释 六 ù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六经)。六欲
- 部的字典解释 部 ù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 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
历史官职推荐:剿匪总司令部
区域性军事指挥机关。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九年公元年十二月为“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命鲁涤平为剿匪总司令;后又有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民国三十七年公元年五月,在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的同时,改组国民政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六部历史



猜你喜欢
馆驿的历史解释
集镇名。在云南省建水蔡洲的历史解释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王侃的历史解释
宋婺州金华人,字刚仲傅家的历史解释
村名。在山东省广饶县隆庆池的历史解释
亦名龙池九龙池。在今晋王的历史解释
西夏封爵。夏贞观三年龙泉窑的历史解释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在引年致仕的历史解释
即引年。一天星斗的历史解释
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爱吾庐的历史解释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四读喀喇额尔齐斯河的历史解释
即今新疆富蕴县东北喀泰和汤的历史解释
借指酒。宋辛弃疾洞仙石会关的历史解释
唐置。在今山西榆社县诏狱的历史解释
官制用语。官员犯重罪野狐峡的历史解释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乌蒙土府的历史解释
明洪武十五年改乌蒙路蟠龙山的历史解释
在今福建连城县北。方鸾俦的历史解释
同鸾凤俦。元本高明琵求凰曲的历史解释
同求凰弄。宋刘克庄风彩庭的历史解释
源见老莱娱亲。指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