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纳
历史事件
捐纳怎么写好看
清朝公开卖官鬻爵的一项制度。清代选官主要靠科举,另有捐纳为其补充。地主分子通过捐钱、捐米,现任官可以提级;降职、革职官可以复职;候补官可以优先选用;没有官职的可以取得官职。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以平定吴三桂叛乱为由实行捐纳,三年内捐纳的知县达五百多人。
词语分解
- 捐纳的解释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 秦 汉 ,称纳粟。 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詔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然开例三载,所入仅二百万有餘,捐纳知县五百餘人。始则缺多易得,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亦復观望徘徊。”清史稿·选举志七:“ 雍正 二
- 捐的字典解释 捐 juān 舍弃,抛弃:捐弃
- 纳的字典解释 纳 (納) nà 收入,放进:出纳
历史事件推荐:第一次国共合作
参见“中国国6*民6*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捐纳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