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田制
历史事件
授田制怎么写好看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大司徒》及郑玄注记载,年年可以耕种,土质肥美的田地,每家授予一百亩;土质较次,隔一年休耕一次的田地,每家二百亩;土质更次需休耕二年再耕种一年的田地,每家三百亩。《汉书·食货志》所载土地授予的方法与《周礼》大致相同,并记载说,人民二十岁接受政府的田地,六十岁向政府归还田地。一般认为, 《周礼》所反映的授田情况为春秋战国之际的制度。战国、秦、汉时期,国家沿用授田制度,所授田亩数不尽同于《周礼》,同时按所授土地数量向农民征收赋税,摊派徭役。
词语分解
- 授田的解释 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 夏 的贡法, 殷 的助法, 周 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 唐 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则更以给人。”新唐书·食货志一:“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无职事者与无职者辨:“冢宰谓之閒民者,閒非游手之谓,盖民之未授
- 制的字典解释 制 (⑦製) zhì 规定:因地制宜
历史事件推荐:国民军
参见“西北军”。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授田制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