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部郎
历史知识
祠部郎怎么写好看
官名。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祠部曹长官通称,亦称祠部郎中,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多以明礼通儒充任。魏、晋、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六百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中为五品上,郎从五品中,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北齐六品上。隋初改名祠部侍郎,大业三年(607)改祠部侍郎为此名,为礼部祠部司长官,从五品。
词语分解
- 祠部的解释 官名。 三国 魏 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 北周 始改为礼部。 隋 唐 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 宋 元 迭有变革, 明 改为祠祭司。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分司郎官职事,惟祠部为烦且重。”
- 郎的字典解释 郎 láng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
历史知识推荐:六郡流民
一作六郡流人。西晋元康六年296至九年,关中连年荒旱,饥疫交迫。氐人齐万年起兵反晋,战乱频起。秦、雍二州之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汉、賨、氐等族百姓十万余口,由大姓率领流徙入巴蜀觅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祠部郎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