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历史知识
气怎么写好看
初意为气流。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像气流之形。《说文·米部》段玉裁注“气为云气”。据《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医和分气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战国时道家认为“气”属于宇宙生成的一个阶段。《庄子·至乐》:“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认为气为形之基础,有气则有形,有形则有春夏秋冬四时之运行和万物之生长。儒家亦认为“气”充满人体,对人至关重要。《孟子·公孙丑上》:“气者,体之充也。”并提出“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命题,主张以“气”养人之精神、性情,将气的学说引入道德修养。阴阳家以“气”配“五行”,提出木气、金气、火气、水气、土气的概念,而将其特性称为“五德”,用“五德”兴衰陈述历史循环论。西汉董仲舒认为,凡物之生,皆因阴阳二气的相反相成,但又赋予天意和道德属性,而与阴阳家合流。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认定“气”为世界之本原,奠定后世元气一元论之基础。西晋杨泉以“气”之生灭论证形神关系,认为“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物理论》),即人由气所构成,气散则人死神亡,并提出“谷气”的概念,宣称“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同上)。道教徒以自身之气为原料,结合“精”、“神”修炼内丹,为修身养性之法。北宋张载认为“气”生万物,世界统一于“气”(见《正蒙·太和》、《正蒙·神化》)。南宋朱熹亦承认气之物质性,但认为“理先气后”(《朱子语类》卷二),称“气”为精神性的“理”所派生。后世阐释“气”多以张载之说为据。
词语分解
- 气的字典解释 气 (氣) qì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历史知识推荐:姜维
202—264 三国时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字伯约。本仕魏,以父战没,赐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228,蜀相诸葛亮首次攻魏,兵出祁山时归蜀。任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侯。亮重其胆识才学,迁中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气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