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中大夫
历史知识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夏官府吏部司长官,一人,掌官员选举,权力颇重。下设小吏部下大夫、大吏部上士以佐其职,领司士上士、司勋上士、司录上士等官属。北周沿置,司勋置中大夫,不复属之。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复置。隋开皇元年(581)罢。
词语分解
- 吏部的解释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 中大夫的解释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2. 汉 官名。备顾问应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拜为中大夫。”
历史知识推荐:方瑞兰
清河南禹州人,字子征。同治元年1862恩科副榜。三年任宝丰县教谕。十年办理广德、建平垦务,招集流亡,恢复生产。光绪五年1879任石棣知县。十年升任泗州直隶州知州,倡建粮仓储粟以备不虞,修泗州夏邱书院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吏部中大夫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