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
历史知识
学田怎么写好看
指用于赡学的官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和补助学生及贫士的费用。南唐时,“庐山国学”已有学田数十亩。宋仁宗时,始赐国子监学田五十顷,又累诏州郡立学,赐学田五至十顷。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以十顷为额,不及者增益之,多者如故。多以常平户绝田拨充,亦有以没官田、寺院常住绝产田移拨者。召人承佃,收取地租,学中自置廪贮之。以后历代均置学田,或由皇帝诏赐及官府指定,或由私人捐输。金代学田免纳租税和物力钱。元代地方儒学、书院、蒙古字学、医学均有学田,数量不等,由学校经营出租。由官府拨赐者免输官赋,捐献及购置者则需输赋。明代学田又有儒学田、书院田、学院田之分。洪武十五年(1382)定,府州县学田地租悉归学校,以供祭祀孔孟先圣及师生俸廪,各设吏员一人司其出纳。清末变法,直省遍兴学堂,又拨所在荒地划为学田以补济。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临城县
三国吴赤乌中分陵阳、石城二县地置,治今安徽青阳县南临城镇。属丹阳郡。西晋改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南陵县。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学田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