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郎
历史知识
挽郎怎么写好看
执事于皇帝、皇后等丧礼之仪仗队员。又称挽僮。晋制,帝后出殡,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为挽郎,牵行灵柩唱挽歌。南朝宋陈、北魏、唐、宋置,均选品官子弟担任,为入仕途径之一。南朝宋制,选六品以上子弟为之,人数自二十至六十不等。北魏制,被选挽郎后,可除奉朝请或将军府参军等官。唐代亦选五、六品以上子弟。宋代诸帝陵墓置,与斋郎出身同,许于南曹投状铨选注官。
词语分解
- 挽郎的解释 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晋书·礼志中:“ 成帝 咸康 七年,皇后 杜氏 崩……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武帝 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 育长 亦在其中。”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挽郎乃死者之导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李娃传,言 滎阳 巨族之子溺於 长安 倡女 李娃 ,贫病困顿,至流落为挽郎。”
- 挽的字典解释 挽 wǎn 拉,牵引:挽弓
- 郎的字典解释 郎 láng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
历史知识推荐:侍子
汉代周边诸少数民族与汉通好时,其国王多遣子入侍汉朝皇帝,故称侍子。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二十一年45,“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挽郎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