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徐孺子祠堂》
全文: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乔木
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废池乔木。——宋· 姜夔《扬州慢》词
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三亩宅
《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唐 王维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宋 苏轼 《次荆公韵》之三:“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
生刍
亦作“ 生蒭 ”。1.鲜草。《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 传疏:“芻所以萎白驹,託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西京杂记》卷五:“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蒭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蒭一束。” 宋 黄庭坚 《迎醇甫夫妇》诗:“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贤人;贤能。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空费行苇德,採束谢生芻。”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愿持 江 南蕙,以赠生芻人。”
(3).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芻。” 唐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沉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诗:“停觴一摇笔,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赠王德征》诗:“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4).《后汉书·徐穉传》:“ 郭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圣人之礼,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传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礼。瘞尔崇冈,全尔具体。” 明 张煌言 《挽大宗伯吴峦穉先生》诗:“趋朝当日称先达,惆悵生芻何处投。”
一束
(1).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黄庭坚名句,徐孺子祠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