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

廖行之挽宋知县刚仲二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挽宋知县刚仲二首》

全文:
阀阅方成一段奇,三湘况是古来稀。
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
诗礼传家人共羡,欢华过眼事俱非。
秋风寂寞萱堂露,染尽当年戏彩衣。

廖行之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廖行之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书法作品欣赏
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同岁

(1) 相同岁数

我们两人同岁

(2) 在同届科举考试中被录取的人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 郡访 严君平 则知之。”后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 汉 张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况復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飇道阻, 蓬莱 无可到之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清 孔尚任 《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 张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诗之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 清 黄遵宪 《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説乘槎犯斗还。”参见“ 星槎 ”、“ 浮槎 ”。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连科

(1).谓科举考试连续中式。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连科者进速,累捷者位高。”《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 郭梓 领命,昼夜兼行,赶到 韶州 ,报知母亲説:‘父亲已连科中了进士。’”

(2).指连续几届科试。 清 蒲松龄 《求科试广额呈》:“往年旧额取至五十餘名,自 康熙 年减至三十五名,遂使闔邑人才,半阻於进取,连科甲第,多出於遗才。”

折桂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廖行之名句,挽宋知县刚仲二首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